生而为人谓之难,生是偶然,死亦为必然,死在本质上总是孤独的。孤独是人的宿命,此时此刻我能够深刻的体会到这种无助与无奈。小时候曾天真的以为父母可以理解自己的孤独,可并没有,成人结婚后,这份天真仍旧存在于另一半上,经过了一次次的失望和反思后终于明白,一切人间甚至你自认为的最重要的爱都不能解除形而上的孤独。从此以后,我要试着学会爱自己,从而为自己建立一个珍贵的精神世界。
一直以来,灵魂无处安放,躯体随波逐流,为之名利,荣誉,物质去奔波,于是便犹如行尸走肉般没有了知觉,麻木地顺应着时势,作为角色而不是作为自己活着,戴着形形色色的面具,扮演成少年,妻子,母亲,女儿,市民,医生等诸如此类的标签,可那真的是自己吗?还是别人眼中的我,我忽略着灵魂深处的自己,卑微地去讨好别人眼中的躯壳,为的是让躯壳成为大家所喜爱的样子,而唯独不喜爱自己。心累是因为无法做自己,现代人生活的典型特征是匆忙和热闹,恰恰暴露了内在的焦虑和空虚。而做自己似乎又与这无趣繁杂的世界格格不入,而就在这漆黑的夜晚,真正的自己才是自由的,才能不委屈不虚伪,不用迎合任何人。
大抵每个人的自我都是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每个人都理应在唯一的一次人生中实现这个自我的价值。珍惜这个独特的自我,把它实现出来,是每个人的人生使命。可现实是人们都在逃避自我,宁愿躲在习俗和舆论背后。原因之一:“因为惧怕邻人,邻人要维护习俗,用习俗包裹自己。”这是怯懦,怕舆论。原因之二:因为懒惰,贪图安逸,怕承担起对自己人生的责任。懒惰是更初始的原因,正是大多数人的懒惰造成了普遍的平庸,使得少数特立独行之人生活在人言可畏的环境中,而这便似乎使怯懦有了理由。一旦戴上这副锁链,孤独的命运便是周围人们给他的赠礼。
而真自己是否可以接受职场中的失忆,不去羡慕做出成绩者的种种,不再参与游戏规则,而只当是一个纯粹的旁观者,不去追逐,不去羡慕,不为所动,静静的看着,坦然面对。“像接住树上落下的那枚果实一样,精准地接住它。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耐心地接住它。于是你才可以成为有了一扇扇药屉的主人——对症下药,方可治本。”可自己还是会有莫名的惆怅与失落,只当是自己内功修炼不够,患得患失,受制于尘世的利益。正如周国平所说,人终有一死,何必这么在乎。我们对待我们的生存应当敢做敢当,勇于冒险,尤其是因为,无论情况是最坏还是最好,我们反正会失去它。为什么要执著于这一种职业,顺从别人的意见呢?再就是眼光狭隘,受制于身处的环境,要跳出来看,摆脱这些限制,就会获得精神上的莫大自由。
每每在医院值班遇上死亡的患者临死前的奄奄一息,不由自主地想说与其无质量的拖延一下时间还不如顺其自然地离开,与其死神对抗遭受死亡的恐惧,莫不如安然地接受宿命的安排,命归如此,何必强求呢?可能有人会说我还年轻,没有死的紧迫感,这同年龄有什么关系呢?哪怕可以活一万岁,一万年后的死仍然是死。终究是逃不过的。时常在想,如果某一天发现自己患了不治之症,那么也许自己就不会过于在乎这凡尘琐事,不用去戴面具视人,那应该是能够不受舆论牵拌而能成为做真正自己的最好理由,这么说来临死之前也是幸福的享受了。
命运有千万样不公正,最后却归于唯一的万古不移的公正—谁都得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