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山,清明时节“先祭谷公,再祭祖宗”已经成为风俗。谷文昌纪念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清明前后,来这里祭拜谷文昌的群众平均每天在百人左右。
现在山东的大黄麻想起了古文昌,古文昌说,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写在他的笔记本上,践行他的一生,还告诫他的家人,把腰杆挺直。
1950年谷文昌年随解放军南下至福建,随组织安排,来到山东,带领全县人民筑堤拦沙、挑土压沙、植草固沙、种树防沙,数天时间栽上数天时间栽上20万株木麻黄树。岂料,气温骤降,持续一个月倒春寒,大部分树苗被冻死,有些地方几乎死尽。
古文昌面对困难毫不动摇,他组织干部、群众、技术人员三结合的实验小组,多次种树、种草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总结出了种植木麻黄的六大技术要点。经过14个春秋的拼搏奋战,谷文昌和县委一班人带领全县军民植树造林防治风沙,把一个荒岛变成了宝岛,建成了一道惠及子孙后代的防护林。
谷文昌坚持防护守林,不管刮风下雨或天寒地冻,整夜打着手电筒在树林里巡逻。
谷文昌大半辈子,与林业打交道,从不沾公家一分木材,从福州回到漳州,妻子提出是不是去买点家具?谷文昌买了竹凳、藤椅、石饭桌。”为什么不买点木制的?”妻子问他。谷文昌说:林业局长家一下子添了木制家具,外人会产生误会,我们也不能写个声明贴出去,这是买的。”他经常教育家属子女:”要看看老百姓穿的是什么,吃的是什么,不能一饱忘百饥啊!”
“两袖清风来去”,简朴是子女们对家风的共同记忆。谷文昌大女儿谷哲慧说:“父母都是穷苦人家出身,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不贪图物质的享受,一辈子勤俭,家里从没置办过什么贵重的家具。从河南到东山、福州、宁化、漳州,他们的行囊永远都只是两个樟木箱子,里面是一些简单的工作和生活用品,去世时家里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传家宝。
清白做事,踏实做人,折射出谷文昌一生廉洁自律的人格魅力,同时在子女们、老百姓心中树立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