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式学习的群里,启动过很多个对生活,学习有意义的事。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没能坚持下来,现在想想,主要有下面两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把学习过程中,进展和时间的关系认定为是线性的。以为“一分耕耘,就会有一分收获”。时常在没有看到效果的时候,借其它原因而放弃。再见到同一批开始的小伙伴展现出自己期盼的效果时,认定对方一定是有什么妙招。
如果说,真是有什么妙招。那就是对方一直在做这个事,通过不停地阅读,观察,理解,交流,沉淀,筛选。最终尝到了成果的甜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这一步。
这大概是为什么互联网上,分享方法的人多,做到的人少的原因之一吧?
其次是时间利用问题。内心对要完成的事项,需要花费的时间,不能准确估计。又会时常添加一些计划外的事项进来,导致一天虽忙忙碌碌,却满足感不强。久而久之,做计划的兴致也不高。
针对这一点,我开始记录计划内要做的事项所耗费的时间,先记录一个月再看看。
然而学习是一件终身需要去做的事,学习进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可能是阶梯状的:在阶梯的每一级又可能是这样的---在学习的任何一个阶段,都会有一段时间进展缓慢,只有经历积累的过程,“量变到质变”的效果才会出现,才可能突飞猛进。
理解学习中时间和进展的关系不是纯粹的线性关系,保持一直做正确事的势头,一直做,不过多的想结果。如果一时的效果不明显,思考方法是不是正确的?如果是,那就是积累的量还不够,加油!
从意识到要开始做某件事,并付出行动,一切就不会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