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中我说了孟子的性善论,人性向善,注重道德修养的自觉性。而今天我要简单地说一下荀子的性恶论。
荀子“性恶论”
人性既然有善的一面,那么,同样也会有恶的一面。正因为有恶的一面,才更要加强道德的教育。
天情不以为恶
我先解释一下天情,人既然是诞生在天地之间,就会有好恶、喜怒、哀乐这些称之为情,这些是人生下来就会有的,也可以说这是人的先天性情。
既然先天就有的情绪好恶、喜怒、哀乐又被称之为人情,既然是人情不能免,是人所共有的。人性只能限于食色、喜怒、好恶、利欲等情绪欲望,不论“君子”“小人”都一样。仁义什么的则是由后天所学、所行、所为而获得的。
君子与小人
人类的性和情是天生的,也是不可以干涉的,也不应该去干涉的。我们通过后天的学习去选择、思考、学习、行事去改变自己这就是君子。小人则是相反不加以节制自己,而是更加的放纵肆意妄为。
虽然说的没有那么入耳,其含义并非准许人随意作恶,就像荀子所说的那般,性恶之恶就其本义而言,人类作为一种生物,那么就要生存求生既然是求生没必要去否定的它,回避它。
刚刚在本文中也提到了,食色、喜怒、好恶、利欲等情绪欲望是人性的一部分,也是人在社会上生存当中是无法去避免。正是因为我们无法避开它,我们更要注重在道德方面的教育,因为这是人应该去具备的。
今天我就讲到这里,如果有喜欢的读者觉得我讲得好,或者有不懂的可以在下方评论,自当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