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学习逻辑记忆写作阅读更好的自己
为什么你读那么多书都没有记住?

为什么你读那么多书都没有记住?

作者: 薛御风 | 来源:发表于2016-08-22 23:54 被阅读7670次

    在最新一期罗辑思维视频节目《怎样成为一个高手》里,罗振宇总结出了成为高手的一条方法:刻意练习。而所谓的刻意,就是持续地做你不会做的事。这一期节目把与学习相关的诸多概念解释的很透,建议大家抽时间反复观看(值得你看三遍以上)。

    钱钟书的笔记本

    而我今天要向你转述的是罗振宇在这期节目里举的一个例子,即钱钟书的笔记学习法。罗振宇认为,学习的过程是把新的东西和自己原来的知识结构缝在一起,真正会看书的人其实是不藏书的,而那些拥有万卷藏书的人其实真的不一定会读,可能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占有欲。

    钱钟书就是一个典型的会读书的人,这样一个学富五车的人家里却几乎没有什么藏书,他的书架里堆积如山的不是书,而是读书笔记。据钱钟书的夫人杨绛回忆,钱钟书先生一生只是英文笔记就有178本,中文笔记也差不多是这个数字。钱钟书的笔记本里的内容就是他把在书里看到的信息,跟自己记忆结构对接的产物。

    罗振宇说,笔记本就是一个人大脑的外挂。为什么你读了那么多书都没有记住?可能就是因为你缺少这样一个外挂。

    李敖的分尸读书法

    李敖在一期《李敖有话说》里是这样介绍他的读书方法的:他说他看书很少会忘掉,就得益于他的这个方法。具体地说,他每读一本书要么一开始就买两本,要么就影印,把他认为重要的内容用剪刀和美工刀剪下来,然后分类留存。他做了很多夹子,夹子上写上字,把资料全部分类整理。他用这样的方法把自己读过的内容整理成几千个类来,分类很细。图书馆也只是以哲学类、宗教类来给图书分类,最细可能也只是把宗教类再细分为佛教类、道教类、天主教类,而李敖则更进一步,把天主教类继续细分,比如把神父单独划分为一类,甚至在神父类下面还可以细分出一类为神父同性恋、神父还俗这样的子类。而当他写文章或小说时,如果要写到与之相关的内容,就会从资料夹子里把这个子类的内容提取出来,为己所用。这种把书大卸八块、五马分尸的读书方法,就是他旁征博引能力的由来。

    李笑来父亲的“神奇”记忆力

    李笑来也讲过一个小故事,是关于他的父亲。李笑来的父亲在朋友们眼里是一个记忆力超群的人,每每在聊天时能够做到引经据典有如信手拈来。“每次都能做到举座皆惊的地步,而他总是显得举重若轻。”当时还年少的李笑来对此不明所以,于是父亲递给他一本厚厚的笔记本,说“打开看看”。原来这本已经快被翻破的笔记本是父亲的秘籍,这里面记录了他读过的各种各样的典故,在每一条典故下面还详细地标记着日期——他在某次随意谈话时引用这条典故的日期,除了日期以外,还用潦草的字迹记录着这则典故、句子、趣闻、轶事、笑话都可以说明什么问题,用在什么地方……

    李笑来因而得出以下结论:遗忘是人出于自我保护的一种本能,这世上也根本不存在“记忆力超群”的人,你能够见到的那些记忆力超出常人的人,他们只是在掌握了记忆的方法的同时,又比常人多了一些耐心。

    罗振宇的云笔记

    罗振宇在讲过钱钟书的笔记本的故事之后,顺便分享了他运用智能手机应用的一条学习方法。他用智能手机阅读到好的文章时,总会把它保存到类似印象笔记或有道云笔记之类的应用里,而与大多数人收藏了文章之后再也不会去读不同,他给自己做了一条规定:凡是收藏过的文章,一定要写一条笔记,记下自己阅读这篇文章时的感悟,哪怕只有几个字。

    希望以上几位牛人的笔记学习法能对你有所启发。如果你也和我一样,总是在读过一本书后再回忆起来时,没有能力把自己的收获用精确的文字表达出来,那么你一定也需要一个笔记本,它是我们阅读时的好帮手。

    其实我们小时候都听过这么一句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LOVETT:很多时候能读完一本书,也说明这本书给你不一样的感觉,不一样的感觉,还是需要及时记录下来,
      • 虾米之:有同感,自己看过好多书但都不能使书中的东西归为己用,原来是没有归类做笔记的原因!谢谢!
      • 那年的流浪狗:记笔记是很不错的读书总结方式,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还有文字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反复的去看,把它们转化成自己的东西,这样读书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哈😄
      • leslykay:实用,但要看是否能坚持
      • 949f63f516dd:一般我看过的书都不愿意看第二遍😭
      • 挂瓜:记得当年,我学COM以及COM+的技术,拿着16开的本子记得很欢,然后回去说给我的好朋友听,COM技术如何如何。然后他思维敏捷就回了我一句:这不就类似C/S的原理嘛,就是一个接口原理,设计好了接口这些技术细节随便看看也就是了。

        当初我就愣了,他说的没错啊。我当时就把笔记本扔一边了。现在翻出那个笔记本看看,呵呵,六页纸,我还写字写的挺小。写了有大概四万字的笔记吧。

        就因为他的这一句话,甚至连当时看《程序设计实践》和《Inside VCL》的笔记我都不记了。我反而把《程序设计实践》看了不下30遍,边缘磨白了。而Inside VCL,书皮都已经脱落了。现在提起程序设计实践的东西,我也没记住,但我知道里面大概有什么。

        我为什么说这些,和优秀的朋友交流,其实比记笔记更关键。你一个人可能理解不够透彻,但朋友会帮你理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多交流。

        当年书友会,一本《天才在走疯子在右》朋友讲的很开心,我们一起听他讲,听他说这本书的内容和他的理解,大家都说的很欢乐。我回去也找这本书看了,非常非常喜欢这本书。但,现在回想,记住的,都是那位朋友所说的故事。
        挂瓜:@周冥 可遇不可求?可求的,这不是古代,交通不发达,人都闭塞。像我们程序员,比如业界很著名的云风办一个演讲交流会,在广州,北京、成都、上海的朋友,一个高铁就过去了。问题就是,你想不想去找,你想不想去看看。最大的问题是:你敢不敢挪挪窝去看看。
        周冥:@挂瓜 有一句话听君一句话胜读十年书,可是这种机会可遇不可求的。
      • 挂瓜:其实我有不同看法,我不仅要问一句:为什幺记住?记住和不记住有什么区别?记住理解和不记住也理解的区别在哪里?是犹如穿肠过的忘了,还是吸收了之后的忘了,差距如何?

        我一开始看书,还会那本子记,后来发现,记了根本没意思。该知道的还是会知道,该忘的还是会忘,哪怕你记了。除非你反复记,至少四遍。其实这也没意义,是死记硬背。

        关键还是,理解吃透。就算没理解,就知道大概在什么地方出现就够了,需要的时候,再返回头去查书看。不过笔记还是要做的,可人的大脑就这些东西,记多了内容,还不如记书的目录,把书好好整理下做一些书签,给书加一些标注。

        我为什么感悟到这个,当年我父亲学习机械加工,中医的笔记本。用大楷的素描本写的,就光中医的笔记就整整六大本,现在还留着。父亲喜欢用白纸去记东西,无拘无束的记,打印纸打个洞穿起来也是他的笔记本。但越到后期他越不去记细节,只记大概的大纲,到后来连记都不记了,反而把家里的书好好分类,弄到自己知道的地方。

        当年父亲下岗,转为研究化工,研究了那么多化学的书籍。笔记也是有,但极少,大概50页纸吧。前几天我收拾储藏室正好找出来了,还翻出来大概看了下。

        有时候我问他什么什么,他只回答我,有那本书你自己看。我记得很清楚他给我说过很多次的两本书:《二毋式天文历法论丛》《古汉字探微》。给我就一句话:“我没记住,自己去看,就在这本书上。”

        父亲一路走来看书的经历,就是经验传授给我,现在我家里千本书籍,我就在这个书房里睡觉。从小就在书堆里长大。

        当年冰心先生的女儿吴冰女士曾经写过一篇回忆录,回忆父母。说小时候喜欢母亲教,母亲会告诉你问题的的事情,但父亲只会告诉你应该看什么书什么书,很烦。但大了才发现,父亲的教法才是最好的,告诉你书。但再大了才明白,冰心先生的教法是教孩子的,而吴文藻先生的教法其实是教大人的,无所谓好坏。
      • 1d4ecafca9d7:有点感悟
      • 是我啊yzKK:受益匪浅 谢谢:no_mouth:
      • 罗随缘:听过几次了,感觉还能再听几十次。我自己感觉确实很有道理,总是让自己过得太舒服,其实未来的日子未必会让人继续舒服下去。
      • 237f72dadad8:今天上班路上刚好听了这期节目,很有启发。准备用云端笔记法尝试下。其实也一直在用有道云记录工作上用到过的有用的一些东西。
      • 阿菊君:干货。好!
      • i我想要两颗西柚:去百度了一下罗振宇,把他讲的跟传销似的……他的逻辑就是赚快钱...这样的也值得看三遍?也是醉了
        罗随缘:@i我想要两颗西柚 :smile:
        i我想要两颗西柚:@罗随缘 你对你对,我不跟你添堵
        罗随缘:@i我想要两颗西柚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管好自己的爱好,别添他人的堵就是行善积德
      • 蓝皮猪猪:的确如此,刻意去记就能记住,负责时间一长就忘了,不光是书,电影也是
      • 自在龙:一部书读精了,自然而然就有话说,笔记就是记录我对书的理解,当然明白了不见得能很好的输出,所以先要读精,一门通门门通。
      • 小谢girl:我只抄摘有用的,觉得美的语句
      • 汐影归来:你也看罗辑思维吗
      • 236b7b828b93:我也把此文分享给那些即将上大学和与父母异地工作的朋友们了,心里有了份牵挂,也就有了一份惦念,谢谢作者
      • 939eed4f9fd9:我只是想说:读书就是读一个道理,一个思路一个方法。没必要啥都记,就算是高考,很多东西也都是有规律和方法的吧?方法和规律掌握了,不用背也能学不错。不能转化成自己的知识,说啥都没用
      • bbffe3141bd8:感觉很厉害的样子,我也来试试
      • SayFarewell123:共同学习
      • 太空糖浆:确实有用。
      • __林林林喃:受益匪淺
      • 4ff2a01663df:感觉上挺有用😀
      • 地球的角落儿:好读书,不求甚解
      • 6d1bb7e82855:对学生来说很不错
      • 观山黛:记笔记是加深理解的过程呢!
      • 像风一样的风的梦兮:我想问一下,为什么要记住,读书是种乐趣,而那些为写东西而背书的人,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像风一样的风的梦兮:@来自北方的羊羊羊 是的,因人而异吧。
        来自北方的羊羊羊:@像风一样的风的梦兮 读书确实是乐趣,但是读过又忘记就让自己的乐趣打折扣了。有时候我会因为某些情境想起读过的书的经典之处,但是想到时候自己只零星记得只言片语,连一个完整的句子都记不住,那时候我就会很沮丧,很懊恼~
        b3f23d30630f:@像风一样的风的梦兮 我就不同意你的说法了,文章重点是说记住后的效应,那你所说的这种乐趣是短暂的而且是个人的,而作者所举的例子都是讲到把乐趣记住并且发展,让别人也感受到你的乐趣,也让别人涨知识,按你这么说,难道钱钟书,罗振宇一直做着这些没意义又痛苦的事?
      • c9ad12652812:罗振宇的视频找不到啊
        138854510a0a:@一曲轻歌赋 好像是上周六的,或者再往前一点。去他公号找,如果有关注的话。今天买早点的时候听了近几天的语音,打算去找,结果… 看到这篇文章必须立马去找了
      • WalkingRoses:刻意练习
      • 一杯半盏:记笔记有用,只是看书会有些慢,这是把书读薄的过程。但我从来不翻自己的笔记,真要命。
      • 笨小孩__:有用的经验👍
      • 第8日蝉:有用
      • fanen:说的容易执行难,不妨就一天一条笔记开始先试试呗
      • 木紫薇:棒棒哒!下班就看看嘻嘻……
      • 梦与当下:作者最后一句话总结得好。
        904f5159daa3:@方面军司令员 古人都是这样读书的好吗?
      • 花灼读书:总结的不错,加油
      • 花灼读书:读书的目的不同,有的是娱乐,有的是消磨时间,有的是学以致用,于第三种目的以上介绍的方法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学习了。
      • 追梦笔记:罗振宇说,笔记本就是一个人大脑的外挂。为什么你读了那么多书都没有记住?可能就是因为你缺少这样一个外挂。
      • 4e3e34962ab7:看似很简单,坚持好难
      • d92b5b19dc3a:同样听过罗胖这期节目 感觉中肯 所读所看知识 只有纳入自己脑中的知识体系 才牢固
      • 5c50ef5c8e34:就是通过有道云这种云平台怎么记笔记啊,麻烦详细说一下
      • 3eae9fa1d792:罗胖说的也信?
      • 坐看云起淡然:好读书不求甚解,记不住无所谓啊。能得其乐也是一大快事
      • 330607e59315:最近读啦这些后突然发现其实还是很有必要的,早起是一个好习惯,公司有个安静的空间很重要,早读我的最爱
      • 悬不若殊:若从内心赞同何须刻意记忆,然作为读书方法确实有用。
      • 一个走在路上的人:为什么要去记忆呢,这不是很功利吗,一本书给了你感动,有了共鸣,换了心境,足矣,反过来说这些需要记忆吗,自己看自己的书,分享的是感动,无需张扬
        bb03de816ab0:@一个走在路上的人 高考呢
        e86ee538143f:@一个走在路上的人 对啊,不能为了读书而读书。自己开心就好
      • 香煎马卡龙:你想记住的话,总是可以的
      • 378c2144cf5e:可是我不会做读书笔记 上面的方法我也不懂
      • 41dc1448f5fd:腹有诗书气自华,好比吃饭有营养的东西总会被吸收的。
      • 8dc29e74fec2:第一段例子把我可以说把毛主席之类大家给一棍子打死了。包括罗辑思维,我听了几期就不听了,经不起推敲,同志们,要学会独立思考啊
        Tannhauser唐怀瑟:@靠近阳光 与其听逻辑思维,还不如自己独立思考,逻辑思维这种事,本来就是要自己独立去构建的,我也是听了几次就没听
        8dc29e74fec2:有的书读好几遍,可是你的书都不见了,怎么不藏书
        8dc29e74fec2:是第二段
      • 人生如戏_常乐:总结:
        高手原则:刻意练习(可参阅:一万小时理论)
        李敖分尸读书法:真有钱;新时代的方法是 截图-整理至云端
        李笑来父亲的“神奇”记忆力:拆书帮+回顾
        罗振宇的云端笔记:阅读+收藏+短评,注:可以再+定期整理收藏的文章(每周)
      • xuxiaoyu4:说的有道理,特别是看借来的书,不好勾画,还有时间限制,往往草草读完,当时乐在其中,不出半年,烟消云散。
      • 冷_画屏:小时候作为好好学生读了不少中外名著,但是语文水平仍然很差,作文写的干巴巴,以前觉得是自己年纪比同年级的人要小所以领悟能力要低些,现在已经20多岁了,文笔仍然不见涨,想来是有原因的
      • 3240e49d8bfa:的确看过就忘了甚至连主人公叫什么都不记得了
      • 伍一冶:读书时用心读记得劳
      • e0bc5c8b35bd:我也喜欢罗辑思维 有思想的节目 :+1:🏻
      • 简约Wendy:干货!

      本文标题:为什么你读那么多书都没有记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svgs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