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黄鳝

作者: 湖溪钓翁 | 来源:发表于2021-07-24 16:25 被阅读0次

            “能够独自去照一次黄鳝该多好啊!”

            可能是平时在学校里听多了同学们讲照黄鳝经历的缘故,我也曾有过照黄鳝的冲动。

            照黄鳝,夹子、“枞膏”、背篓缺一不可。

            好不容易从杂物间寻到一只旧单肩背篓,把蛛网灰尘洗干净,换一根背带勉强可用。

            家里没有人照过黄鳝,自然没有夹黄鳝的钳子。火钳太长,不合适;焙笼火钳无齿,夹不住;老虎钳、剪刀……好想拥有一个像邻居家那样的夹黄鳝的铁钳子。

            寸背岭忠球跟我做过同桌。他父亲生成是一个篾匠,湖头五个生产队的篾货全出自他父亲之手。耳濡目染,忠球也能鼓捣一些诸如高跷、水枪之类的竹质玩意儿。

            了解我的苦恼后,忠球积极给我想办法。几天的反复琢磨,忠球终于给我做了一把带齿的竹质黄鳝夹。

            至今还记得那把像剪刀一样的黄鳝夹子:夹子长三四十公分。其中一竹片夹在另两片中间,五分之二处钻上小孔用钉子固定作轴;双层边两端固定;夹子下端布满锯齿。

            “枞膏”即松明子。“度娘”云:松明子就是松树枯死后老化腐蚀后,松树的油脂渗透于木质之中,经过长时间的地质时期,饱受水蒸汽的侵蚀,其油脂聚合部分与木绺丝相互交融,形成浑然一体的物质结构物质。

            老四合院猪栏边巷子里有一截老松木头,凑近去可闻到一股松脂的清香。扫去蜘蛛灰尘,只见树桩上裹满油脂,有的地方还露出像火腿一样肌肤。这可是上等的“枞膏”!

            那是邻居家的东西,可望而不可即。

            盐铺队请锯匠锯了几株老松树。星期天,跟二姐堂姐铝乃去瓦场里坳上捡柴。中途歇息时,在锯去的老松树上意外发现了一些“枞膏”。我如获至宝,小心地一点一点砍下来。

            回家后,我一边晒着这些“枞膏”,一边用找来的废铁丝像织“牛口兜”一样织铁丝笼子。

            好不容易等来了照黄鳝的闷热天气。           

            下午放学后,我早早用过晚餐,便开始了出发前的准备:换好背篓带子,装好“枞膏”,带上火柴,在竹棍上拴好铁丝笼子并调节好高度……

            天色终于完全黑下来了,我提着灯笼独自朝着早已踩好新耕的水田出发了。一路上只有几声犬吠和匆匆赶去大队部看《渡江侦查记》的人们。

            春耕时节,草木新生,空气里弥漫着新翻的泥土气息。

            来到目的地,我兴奋地脱掉凉鞋,赤脚踏入凉凉的水田中。

            熊熊的火光照映着新翻的水田。火光在前,我小心地搜寻猎物。火光中,只见黄鳝静静地横在水田中,一动不动。因为是第一次照黄鳝,完全没有经验。不是动静太大惊跑了泥鳅,就是用力过猛夹残了黄鳝。我慢慢地调整,终于做到“人夹”合一一夹一个准了。一条、两条、三条……我不断收获着惊喜,背篓也慢慢地变得沉甸甸了。

            我整个身子融入了茫茫的夜色中。放眼望去,鸾峰小了,村子里的灯火远了,天幕上缀着几个星子,周围是黑魆魆的群山。耳边是虫鸣蛙噪和“桐膏”燃烧时发出的“嗞嗞”声,还有隐约从远处村子里传来的几声犬吠。

            半篓“枞膏”快要烧完的时候,我离村子渐渐近了,村子里的犬吠声也渐渐清晰了,去往大队部那条路上的灯火也渐渐多了起来,我知道电影散场了。

            回到家时将近十一点,其他人都已睡下,只有母亲还在等着我。

            “三斤六两!”母亲过完秤,小心地把这些宝贝放在一个盛有清水的陶瓷缸子里。

            恐惧、孤独、蚂蟥、蚊子、蛇蝎,还有满鼻孔的烟子……

            一次照黄鳝,青涩“成长礼”!

            大概是下午刷抖音看视频的缘故,晚上竟梦到小学时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照黄鳝的情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照黄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swmm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