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注射成型
- 概述
- 塑料制品
- 橡胶制品
- 合成纤维
- 塑料注射成型
- 流程
- 工艺特点
- 间歇操作
- 复杂度高
- 自动程度高
- 适应性强
第一节 注射机的结构
- 注射机的形式
- 结构特点
- 柱塞式注射机
- 双阶柱塞
- 螺杆预塑化柱塞式注射机
- 移动螺杆式
- 注射机外形
- 立式注射机
- 卧式
- 角式
- 注射机加工能力
- 质量
- 体积
- 用途
- 热塑
- 热固
- 发泡
- 加工方式
- 注射机容量
- 生产能力:注射机一次最大注射量(g)(ps为标准)
$W_{max}=W_{psmax}\cdot\tfrac{\rho}{\rho_{ps}}$
- 制品总重量应为
$W_{max}$
的 80%
- 注射机的基本结构
- 注射系统
- 加料装置
- 料筒
- 柱塞/分流梭
- 分流梭的作用:
- 传热
- 分流
- 分流梭的作用:
- 螺杆
- 作用
- 运动方式:旋转+水平运动
- 与挤出螺杆的结构和功能的区别
- 喷嘴
- 结构
- 作用
- 锁模系统
- 锁模力与注射压力
- 作用
- 传动系统
- 注射模具
- 定、动模
- 浇注系统
第二节 注射成型原理
- 塑化过程
- 目的:加热达到流动状态,良好的可塑性
- 方式
- 加热
- 剪切作用
- 要求:
- 温度
- 分解物含量
- 热均匀性
$E=\dfrac{T-T_0}{T_w-T_0}$
- 影响因素
-
摩擦热
-
受热时间:
$t=\dfrac{V_p \cdot t_c}{m}$
-
热扩散率:
$\alpha=\dfrac{\lambda}{c_p\rho}$
-
料层厚度
-
温度分布:平均温度与最小温度和模温之间的差值
-
- 塑化能力
- 每一周期的注射量:
$Q=3.6m/t$
- 每一加热时间的原料量:
$Q=225V_p/t_h$
- 传热面积和受热体积:
$Q=\dfrac{KA^2}{V_p}$
- 每一周期的注射量:
- 充填过程
具有流动性的熔体注入模具开始,经型腔注满过程
-
充填过程
$t_0-t_2$
- 螺杆动作:转动,前移
-
$t_0-t_1$
: 空载期,模腔压力为零,塑化阶段 -
$t_1-t_2$
: 充填期,模腔压力升高达到最大值-
$t_1-t_{\beta}$
: 充模流动,体积充填 -
$t_{\beta}-t_2$
: 压实流动,密度升高
-
-
保压过程
$t_2-t_3$
- 动作:静止,后退
- 作用:弥补由冷却造成的体积收缩
- 压力下降,温度下降
-
倒流阶段
$t_3-t_4$
- 螺杆后退,浇口冻结
- 压力下降,温度下降
- 凝封点
-
冷却阶段
$t_4-t_5$
- 动作:开模
- 模内有残余压力
- 残余压力与压实时间的关系
$t_{\beta}-t_2$
-
熔体在喷嘴中的流动
- 等温条件下的等截面圆管流动
- 牛顿流体
- 幂律流体
- 入口效应:计算值小于实测值
- 摩擦热
-
熔体在浇道内的流动
- 圆形截面圆管流动
- 圆形或窄缝型浇口
- 改变流量的方法
- 增大截面积
- 减小截面积
-
熔体在模腔内的流动
- 典型模腔形状
- 熔体的流动类型
- 慢速,层流
- 快速,湍流
- 运动机理:
- 初始阶段:圆弧
- 过度阶段:圆-平直
- 完全发展:平直
-
增密和保压过程
- 压实过程:料流缓慢流入过程
- 决定制品的精度和力学性能
- 压力切换点
- 保压过程
- 作用:在温度较高时补缩;温度较低时易产生残余应力
- 保压时间
- 保压压力
- 压实过程:料流缓慢流入过程
-
倒流和冷却过程
- 凝封点:压力切换越早,凝封点越低
- 范德华状态方程
- 冷却过程熔体压力、体积和温度的关系
CSDN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