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夏日咏荷

夏日咏荷

作者: 一苇杭之03 | 来源:发表于2024-07-31 20:29 被阅读0次

西施的荷花,诗仙诗圣的歌咏:

灵岩山馆娃宫的玩花池是一座椭圆形的水池,池中种满莲花。相传西施常常泛舟采莲,池中的莲花也因此而得名。站在池边,不禁让人想象着西施泛舟采莲的美丽场景。

灵岩山南山脚下有一池湖水为香水塘,香水塘又名脂粉塘,相传是因吴国宫女常在此洗妆,天长日久水中便有了香味而得名。香水塘南通太湖的水道,就是著名的箭泾河,箭泾河又名“采香泾”“箭香泾”。据说,“采香泾”是夫差为了取悦西施,方便西施泛舟前往香山采集香草,用强弓射了一箭,并令循箭行的方向开掘成的河道。

《口号吴王美人半醉》李白

风动荷花水殿香,姑苏台上宴吴王。

西施醉舞娇无力,笑倚东窗白玉床。

此诗作于天宝七载(748)。天宝中叶,自玄宗天宝元年(742)到宪宗元和十五年(820)的七十九年里,是唐朝从政治上由盛到衰的转变时期。唐朝国事益非:内则屡兴大狱,屠戮驱逐忠良;外则穷兵黩武,内政不修,滥事征伐。李白流落江湖,为了生计不得不四处奔波,勉强维持生活。李白以孤臣孽子之身心,亲历大唐由盛至衰的转变时期,所以李白的忧愤情愫极为深切,时常有抨击时政的诗作。

诗人通过注重描写西施的容貌、举止(笑倚、醉舞)、情态乃至生活环境,勾勒出一幅帝王嫔妃的生活情趣,实则以借古鉴今为警戒,影射讽刺现实的不满,提醒唐玄宗不要国事益非、诛逐忠良、滥事征伐,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全诗轻快流转,风格率直、大胆、热烈、活泼,不同于柔靡无力、怨而有伤的宫怨诗。

姑苏台:吴王起姑苏台,五年乃成,其下有斗鸡坡、定狗塘、百花洲、采香径诺胜迹。《大平御览》卷二百三十六引《述异记》:“吴王夫差筑姑苏台,三年乃成,周环诘屈,横亘五里,崇饰土木,殚耗人力。宫妓千人,又别立春宵宫,为长夜饮。造千石酒钟,又作大池,池中造青龙舟,陈妓乐,日与西施为水戏。”见:一作“宴”。

《苏台览古》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此诗是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春李白由越州回到苏州游姑苏台时所作。作为一首怀古咏史诗,它所涉及的历史事件是春秋时期的吴越争霸。

此诗描写了姑苏台的今昔变化,突出了春光依旧而穷奢极欲的帝王已无处寻觅的现实,表达了诗人对昔盛今衰的感慨之情。前两句写诗人游览时的所见所闻,后两句则是借西江明月由今溯古。全诗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构思巧妙,旨意遥深。

苏州是最早种荷的地区,在历史典籍中,吴王时代就遍植荷花了。

有人考据,谓:寿梦开始,到阖闾、夫差时,,夏驾湖就是吴王游乐赏荷之所。吴王寿梦(前585-前561年在位)时,在苏州建避暑行宫“夏驾湖”。唐人陆广微在《吴地记》(约876-879年撰成)中谓:“夏驾湖,寿梦盛夏乘驾纳凉处。凿湖为池,置苑为囿。”

相关文章

  • 夏日咏荷

    青山隐影若松杉,碧藻荷塘笼霁霞。 放蕊莲香招远客,倾波叶盖惹群鸭。 听风顾念田园景,冒暑临观仲夏花。 对岸枫杨分绿...

  • 夏日咏荷

    夏日风已住,池塘暑正浓。 碧叶摇涟漪,玉足立水中。 泥污身更洁,阳骄花逾红。 心中有节气,骨傲本天成。

  • 夏日咏荷

    夏日咏荷 碧叶亭亭出水高,菡萏深红似欲笑。 一只莲蓬傍小桥,老妪近指向人道。 写...

  • 诗二首

    咏风 春风徐徐绿茵菌, 夏风火火蝉鸣鸣。 秋风飒飒气爽爽, 冬风飕飕冷冰冰。 咏日 春日暖暖人欢欢, 夏日炎炎荷鲜...

  • 夏日咏荷四则

    (一)新荷 亭亭翠盖出泥间,遍体清香人爱怜。 瀑雨惊雷何所惧,荼靡尽处色犹鲜。 (二)风荷 长夏风匀禾黍香,凌波仙...

  • 《荷韵清心》

    荷韵清心 夏日炎炎燥气浮,风荷袅袅送清幽。 莫嗟暑酷无归处,十里池塘好泛舟。 咏荷 卿本瑶池天上物,流连人境压群芳...

  • 【原创】咏荷 (三首)

    【原创】 咏 荷 (三首) 咏 白 荷 穿坭破水向蓝天, ...

  • 星在荷尖月在蓬

    夏日,荷花是咱唐山南湖最受宠的女神。 忽见好友善斌兄寻觅南湖拍的荷意写真,又偶得女词仙“暗香如沁”咏荷诗数首,觉得...

  • 五绝.咏荷

    咏荷 十里荷风暖, 池台露月牙。 ...

  • 咏荷

    月芽荷花节-咏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夏日咏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tgnh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