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军大业》是一部主旋律红色影片,个人是作为组织生活福利观看的;意料之外超预期,很好看。
影片开头几秒,就勾勒和还原了那个时代的气息,突然想起和能读懂了中学课文里鲁迅先生的作品《纪念刘和珍君》,有点抹眼泪。不知道现在的孩子们还学不学这类语文课文,至少我在十几岁的年纪,其实是读不懂的,里面到底是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情感;只是没有太多感觉地熟练背下来纸面上的意思。
也惭愧自己历史知识太贫乏,之前不了解汪寿华。人物出场演得很飒了。
一、历史里的小故事
照片是《建军大业》里周冬雨饰演的范桂霞。因出场只是镜头一晃,又是在香港照顾周恩来生活的镜头,很容易被误认为是邓颖超。讲真都一时没注意认出周冬雨来,里面明星出场太多,走马灯认不过来。
好奇八卦检索了一下这段历史,有点被感动到了。
1.范桂霞,出生于广东省佛冈县的一个医生家庭。南昌起义后,周恩来率部队南下广东,由于劳累过度而得了严重伤寒症(疟疾,高烧昏迷不醒)。党中央决定由叶挺、聂荣臻和汕头地区党的领导人杨石魂等护送周恩来到香港医治。广东区委秘书长沈宝同向范桂霞交待任务时说,中央有一位重要首长要在香港养病,党组织决定她单独担任护理工作,对外伪装成他的妻子。
2.在范桂霞的悉心照料下,周恩来身体恢复很快,一周后就能下床走路了。他大病初愈,组织上不准他外出工作,只能每天在室内活动,阅读由范桂霞 给他带回来的报纸、文件,在看文件看报纸之余也常和范桂霞聊聊天。一天,周恩来问范桂霞:“你认识邓颖超吗?”“我当然认识邓姐姐啊。我在广州妇女解放协会工作时就认识她了。” 范桂霞回答。“你知道她现在在哪儿吗?”周恩来显然十分想念妻子。周恩来转而问及范桂霞的家庭情况。于是,范桂霞就把自己父亲被害、妹妹被捕等情况如实地向周恩来作了汇报。(她的出逃经历和父亲的保护又是一部足以拍电影的经历,但在那个年代很寻常,感兴趣可自行百度)周恩来心情沉重地说:“干革命是要有牺牲的。我们一定要坚强地活下来,坚决地和敌人斗争到底,才有革命胜利的一天。”
3.范桂霞一边听一边点头,她还告诉周恩来说:组织上让她来做护工,在家时称您“周主任”;出门后称您“李先生”,她自己则是“李太太”。周恩来问范桂霞有没有中意的男朋友。范桂霞坦诚地告诉周恩来,她的男朋友叫潘耀芳,是黄埔军校的学生,也是一名共产党员。潘耀芳参加过广州平定商团叛乱和东征讨伐陈炯明的战斗,北伐归来后,广东区委派他到广宁训练农军。四一五政变后,这对恋人就失去了联系。周恩来安慰她:“只要他爱你,他以后就一定会回来找你;如果他不来找你了,你也就不必再爱他了。”1927年11月的一天,周恩来对范桂霞说,他已经接到组织上的通知,马上要去上海参加党中央会议。周恩来握住她的手,深情地说;“小姑娘,我从内心感谢你对我的照料。离别是暂时的,我们以后还会有机会相见。”
4.建国后直到26年后,1953年,范桂霞才再次见到周恩来。周总理邀范桂霞于8月22日下午到中南海西花厅做客。见面后,周总理笑道:“日子过得真快啊!想不到你这个小女娃,现在做祖母了。你丈夫是不是那个黄埔军校的学生?”范桂霞点了点头。“我在香港时就对你说,如果他是爱你的,他以后一定会回来找你。”周总理说。
被标红的句子暖到了,心里笑着想果然是很双鱼座能量说出来的话啊~~好友留言补充说,“恩来给邓颖超写的情书巨深情巨萌~
” 哈,情书我还没有看过,但相信是如此的。走下神坛有血有肉有ta的思想情感的历史人物,总是格外可爱。
二、处世人情与世事练达
这段历史小故事中当事人讲述的其他细节也很有感人,有启发。
1.为了帮助周恩来尽快恢复体力,范桂霞想办法弄来一只鸡,熬了鸡汁给周恩来喝。周恩来心里很难过,说道:“党的经济这么困难,我想起和我一起战斗的南昌暴动患病的战士,我怎能吃下去?……“
范桂霞宽慰道:“这是党的决定,你是病号,得听我的安排。”
周恩来接过鸡汤碗:“好吧,这次我服从你,但以后还是要节约才好。”
2.这期间,周恩来除了经常谈起南昌起义中的事情,也时常问起范桂霞平时学些什么,爱好什么,会不会抽烟、喝酒、跳舞、打麻将?范桂霞直摇头:“这些我统统不会,我就讨厌这些东西!”
周恩来说得很认真:“桂霞同志,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是不应染有这些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嗜好的,但在复杂的地下斗争中,应该什么都懂,因为这是斗争的手段,而不是拿它来消遣,这是我们和资产阶级人生哲学的区别所在。”这段话给了范桂霞很深的印象。
不世出的栋梁之才,他是担得起的。
三、与谁同行,与谁相伴
还有一段历史往事小故事。当周秉德(总理侄女)自己在爱情方面遇到挫折,想听听周恩来对情人分手时的感受时,周恩来毫不隐讳地说:“当然不平静。秉德,你已经是个成年人了,你知道世界上男人与女人的关系,除了恋人,还有友情,不能当妻子,却能继续成为朋友嘛!就说张若名,我们在天津是一块儿坐过半年牢的,我了解她的人品。她自己放弃对革命的追求,但不等于她就一定站在敌人一边,出卖我们,我们还可以是朋友。”
萨苏写过一篇“总理恩来之有妻”,大概是十多年前了的文章了,当时读的时候还小,印象依然很深刻。感兴趣的可以搜来读一读。
转两个网友有意思的评价和网上资料:
网友的评论1:张若名是象牙塔里培养出来的,邓颖超是社会历练出来的。从周恩来的角度来说,他还是喜欢更优秀的女孩,毕竟他自己就很优秀。张和周一起坐过牢,一起赴法,最初在周恩来心中,她的位置确实超过邓。周与邓是在通信中建立关系的,利用文字交流思想,这个过程中,周恩来已经在比较两个女孩了。直到那封要求明确关系的信。邓开始还矜持,但周恩来猛追啊,于是,就这样成了呗。邓颖超80多岁的时候回忆这个过程,有一段视频,老太太真的是很幸福,很甜蜜的表情啊。
网友评论2:在这段感情里,她没剧中那么云淡风轻。是她脆弱软弱,以及思想信仰上的差异造成周最终未能接受她。情感和政治同时受挫之后,她才开始潜心做学问。(《我们的法兰西岁月》剧评)
周恩来还告诉周秉德:“张若名后来获得了法国里昂中法大学的文学博士学位,1931年就与丈夫杨堃回国任教,起先在北京,后来到了云南大学中文系当教授。1955年4月我去印度尼西亚万隆出席亚非会议,回国时从昆明路过,我和陈毅还与张若名夫妇见了面。你七妈还怪我没与他们合个影,都是老朋友了嘛!看看他们现在什么样儿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情感,也很磊落。
1928年,周恩来从上海秘密赴莫斯科出席中共六大。国内一片白色恐怖,他的行踪高度保密,但途中仍曾被日本水上警察跟踪盘查。他参加大会后返回国内时,为了安全起见,不得不绕道欧洲。周恩来到法国巴黎后去找了张若名。他告诉她,他已经和邓颖超结婚,他代表邓颖超问若名姐好。她告诉他,自己虽离开了革命队伍,但决不出卖朋友和党的秘密,仍然愿意做一个不是共产党员的革命者,并表示决心,要时时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
邓颖超处理的很好,真是贤妻(wg后为张平反)。
结语:青春之歌
风雨飘摇的年代,个人如浮萍。
知乎网友说,这部电影是采用浪漫化、诗意化的导演手法,拍了一部地域更加广大、格局更加广大的英雄主义影片,并宣传导向非常在意年轻观众的品味和感受。《建军大业》里的每一位都是英雄人物,而历史中大多,他们就是英雄,或者枭雄;总之,这种英雄主义浪漫气质,是符合当下的国情与审美的。
如果按蒋勋老师说《红楼梦》是“致青春”的,重仓年轻人(角色、演员)、家国与梦想的《建军大业》好像一部新时代的“青春之歌”,亦是很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