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天等班车的地方,有一个广告机,反复播报的一个广告,广告内容是包拯断案,一人分饰两角,提醒大家不要吃野生动物。
广告内容是这样的:
包拯:有何冤情?(演员妆容画的跟电视上包拯一样)
平民:状告蝙蝠(演员穿着病号服)。
包拯:小小蝙蝠,何罪之有?
平民:小人捕食蝙蝠,却染疾病,请大人做主。
包拯:蝙蝠无罪,尔自担责!
这时,镜头切到平民,平民一脸的不相信,广告到此结束。
以前我觉得这些广告没有人会看,放在这里纯属浪费,直到我等了几次班车之后,才觉得广告有用,潜移默化,反复在你耳边念叨,你总有相信的一天,包括现在流行的电梯广告也是一样,不断的循环播放,一定有效果。
还有一个现象跟循环广告原理相同,就是景区里购物,我们作为旁观者觉得那些在景点里买大量纪念品的人没脑子,要是自己去这种地方,肯定不会买。
实际上呢?
只要把一群人带到购物中心,给他们足够的时间逛,大部分人都会或多或少买点纪念品,这也解释了导游为什么喜欢带着游客去购物中心,而且大部分导游也不强求游客消费,完全自愿。
说到广告,想到一个事。
有一天晚上,我爸突然把我从楼上喊下来,他正在看电视购物台广告,看上了一块手表,说现在做活动,买一送一,只剩下最后三块了,只要998,买到就是赚到,觉得很划算,让我拨打热线电话给问问。
当时我想,现在谁还会从电视购物频道买东西呢,原来是针对不会网上购物的中老年人,保健品、日用品,一推一个准。
虽然我不懂手表,但知道肯定不靠谱,就假装拨打电话,然后跟我爸说打不通,可能已经卖完了。
电视广告还有一种是针对小朋友的,通过动画片打广告,一投一个准,有一个亲戚家里的小孩喜欢恐龙,就直接从电视上买一套恐龙玩具,就是通过动画片广告买的,扫码支付很方便。
广告对人来说是一种无形的洗脑,一开始你可能不认同里面的观点,但是广告效果已经达到了,给你种下了心锚。以后一旦要用到广告里说的这些东西,第一时间想起的绝对是那个广告。
童年的回忆都是电视里的广告或者背景音乐,最熟悉的应该是天气预报前奏吧,中国人就没有不知道的。
你,今天被广告了吗?
(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