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随着半月谈数篇文章的发表,基层治理十大痛点成为热议的焦点,作为申论备考生们,这些文章有理论,有观点,实为申论不可多得的好材料,今天大白就给大家划重点,告诉你怎么看?总结一二,带您进一步直击基层治理的痛点。
曾几何时,谈及基层干部的工作状态,人们常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来形容,而在《半月谈》持续开展的“基层治理”系列调研中,部分一线干部反映,这个表述不全面了——现在情形是“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钉”“上面千把刀,下面一颗头”。工作忙、压力大、任务重、问责多……不少基层干部在身体承受工作高负荷的同时,也承受着“心理高压”。
回望2018年,一张“80后白发书记”的照片,一句“不怕累,就怕不被理解”,道出了大量基层干部的共同心声。基层干部,是连接政府各项工作与人民群众的直接桥梁与纽带,是各项政令落实落地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所在。在《半月谈》“基层治理”系列调研中,部分一线干部曾归纳出压在基层的问责“五座大山”:属地式问责、职能式问责、强压式问责、计时式问责、“背锅”式问责。也有干部“吐槽”基层陷入的“疲态治理”怪圈:紧绷运转、僵化管控、过关心态等现象凸显。还有干部感慨,许多地方的“工作留痕”,变成形式大于内容的“痕迹主义”。
如何让这些靶点不再是痛点?如何为基层干部切实减压减负?习近平主席2019年的新年贺词中已经明确回答:“要倾听基层干部心声,让敢担当有作为的干部有干劲、有奔头。”这意味着要对基层干部所面临的各类问题、难题换位思考。还应体现在对一些不恰当、不合理的工作方式的及时调校。同样离不开破除对“千把刀”“千把锤”的过度依赖,不能总是以“罚”代“管”,让“问责”变成“推责”。
对待基层干部,不能只加“压力”不予“动力”,绝不能让基层干部“流汗又流泪”“伤神又伤心”。多一些俯下身子的耐心倾听,少一些高高在上的盲目指挥;多一些换位思考的理解包容,少一些罔顾实际的粗暴问责……
十大靶点关键词:督查检查频繁、问责滥用、压力“甩锅”、处处留痕、材料论英雄、庸懒干部、典型速成、政策打架、上升“天花板”、幸福感缺失
为更快速带领大家了解精髓,大白只是提出重点内容进行学习,想要看原文的同学在网上自行查找。
靶点一:督查检查频繁——督查检查“大瘦身”:中央好声音,下面勿跑调
起因中央对症下药,着力给基层减负松绑
2018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要求,对县乡村和厂矿企业学校的督查检查考核事项要减少50%以上。对此,基层干部无不拍手称赞。
问题就怕中央文件落不到实处,变异成新负担
采访中,不少乡镇干部向半月谈记者坦言,中央出台指导性文件是件好事,但就怕以文件落实文件,落不到实处,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变了形,走了样。
“还怕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位镇长举例说,中央曾发文说,扶贫检查除了国检,省市县不准有各种名目的检查,结果换了张皮,各种“练兵比武”来了,整得更起劲了。半月谈记者走访调研湖南、湖北、山东、江苏、河北等省时,乡镇负责人普遍反映,属地管理、痕迹管理广为流行,在一些地方直接造成督查检查考核的过滥和变异,同时带来问责追责过度化和基层工作无序化。“如果不着力改变这种治理模式,给基层减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位基层干部说。
“在基层,官大一级压死人,上级让你干,你就脱不了干系。”江苏泰州一名镇党委书记说,乡镇没有话语权,基层干部不可能拿着中央的文件跟上面讨价还价。
对策解放基层干部,综合推进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
不少乡镇干部对半月谈记者表示,此次“瘦身减负”,须坚持顶层设计与配套并重。对于中央出台的文件,地方要结合实际尽快研究实施细则和配套措施。同时,期待以《通知》出台为契机,真正推进工作运行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让基层“瘦身减负”成为常态。
“不能把所有责任都推到乡镇来,在一些事项上,乡镇无权也无专业人员更无专项经费。”湖北省蕲春县某镇镇长徐洪(化名)等人直言,各级各部门都应该划清责权界限,根据职责相符的原则来规范属地管理体制。
“问责要科学合理。”河北、山东多名镇党委书记认为,问责要分清主观和客观原因,不能动不动就是处分。“不管事不办事,平安无事;做得多管得多,祸从天上落。”湖北省黄梅县独山镇党委书记马聪建议,容错纠错机制要落到实处,区别对待。不然,谁都不敢放手做事,更没有人愿意分管安全生产、信访维稳、扶贫和环保等这些容易被问责的工作。基层干部一旦出现“自保”心理,工作就难以推动。
“督查检查考核的导向也要扭转一下。”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刘老庄乡副乡长易倩认为,督查检查的宗旨是为了解决问题、促进工作,现在片面变成了惩戒措施。多地乡镇负责人建议,上级对下级检查,应该设定大概次数,不设定具体检查时间。固定时间只会让下级对检查流于应付。来检查了就好好干,检查一走,该咋做就咋做。“只有注重工作实绩,增强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才能进一步激发干部崇尚实干、攻坚克难的责任担当。”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学士街道党工委书记罗政期盼,做好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减法,换来基层干部崇尚实干的乘法。
靶点二:问责滥用——“找背锅人易,找负责人难”
问题滥用问责“五座大山”伤了基层干部
说起基层干部的工作状态,“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可能是最常见的形容,但最近部分一线干部向半月谈记者反映,这个表述该改改了,现在情形是“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钉”、“上面千把刀,下面一颗头”。基层干部中肯干事、会干事、能干事的“孙悟空”,如何才能不被乱问责的“五行山”压垮?“五座大山”什么样?
1、属地式问责,涉事者无论事发何地,户籍所在地都难“幸免”。
2、职能式问责,无错部门“躺着中枪”。还有一类职能式追责,多以“领导小组”的名义推动。有的市县一级职能部门,借市县委、政府两办名义发文,在部门本职工作之上又搞出“领导小组”,还由主要领导挂帅。“责任主体”由此摇身一变成为“督查主体”,一旦出了问题,专注追究事发地基层政府部门责任,让基层干部苦不堪言。
3、强压式问责,“额外工作”增添“额外负担”。“上级要求没有充分考虑地方实际,让下级落实起来颇觉为难,因此被问责的干部难免心有不满,他觉得这不是他主观不作为的问题嘛!”中部的一名公安局副局长说。
4、计时式问责,“刚播种就要收获”导致“按下葫芦浮起瓢”。不少工作,往往有其内在规律和时间周期,但在“人定胜天”、“办法总比困难多”、“别的地方能完成,你不能说你不行”等理念自上而下灌输之下,一些基层干部浮躁焦虑的心理占了上风,顾不得工作的质量与精准程度,常常用心不坏却问题不轻。
5、“背锅式”问责,为了“交差”找来“顶罪羊”。民意汹涌时,一些地方为了应付上级或者平息舆论,往往会选择“多处分几个干部”。
对策“五座大山”怎么搬?
在现行的行政体制中,从省到地市到县的各种考核普遍使用“一票否决”,造成乡镇管理体制扭曲为“压力型”体制。
1、以法定职责为依据,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界定基层政府责任范围,划分县级党委、政府及其部门以及乡镇的权责,切实为基层政府和基层干部减负减压。
2、 “查实确需问责的,要分清责任的层次,是主体责任、管理责任还是其他责任,对因政策不明晰等导致的责任,应该划定容错空间,给予纠错的机会。”
3、“及时为受诬告者正名,坚决为敢于铁面执纪者撑腰”,
靶点三:压力“甩锅”——责任层层甩,基层兜不住
“上级部门开展一项安全检查或者环境整治,他们只需层层转发文件,但镇里要开会动员部署、成立小组、制订方案、细化措施,相关站所负责人还要一起商谈联合执法细节。”一些基层干部反映,很多基层部门并没有法律法规正式授予的职权,这导致他们在监管、督办、落实种种职责时没有底气。
为了让乡镇重视,这些上级职能部门一般都会联合草拟文件,通过上级党委政府的名义下发。草拟的文件还会时不时提及“属地管理、各司其职、失职追责”等字样,以督促基层贯彻落实。专业力量不足,容易出现外行监管内行。
“国家对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越来越重视,但这方面均有专业的操作流程和技术指标,目前很多乡镇都未配备这方面专业人员和设备,从事这方面的监管执法就太困难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