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我在和雅文聊天时打趣道,“哎呀,看嘛,老天爷还是很公平的,给了你聪明才智,却不给你执行力;给了我执行力,却不给我聪明才智。”
此外,雅文还常常感叹于我的记忆力,尤其是当我俩出去玩时,由于我总是能能一下子找到车辆停放的位置,找到某条路,某家商店,某栋建筑。所以,她总是对我佩服不已。
其实,我并没有感觉这有什么大不了的,可每一次,她都会用赞叹和疑惑的语气问我,“天呐!你是怎么做到的?”
我也常常会用略带夸张和自豪的语气回复她,“可能是因为我每天都在记忆些东西,背诵些东西吧。然后,可能就导致我能记住的东西越来越多,我的脑容量也越来越大……”
但实际上,我知道,其真正的原因很可能是近些年,我确实每天都在学习,都在思考,都在分析,每天都在留心观察,都在刻意传递我对于这个世界的感知。
上述种种的事情做多了之后,自然导致我对于周遭变得异常敏感。
这就有点像是,每当我给学生们讲课的时候,我都会告诉他们,“以后,等你们再看到一段文字的时候,你们就能分析出来那段话,究竟在讲什么了?也许它是一个概念,一个原因,一个论点,一个论据;也许它在强调重要性,强调必要性;也许它在归纳总结,它在承接上文,它在引起下文……”
也即,虽然我说我对于周遭变得异常敏感这句话,有些夸大其词的感觉,但是,最起码,我对于承载人类知识的“文字”,变得异常敏感,却是一个事实。因为,我的的确确每天都在阅读,即学习文字,与此同时,我也的的确确每天都在写作,即使用文字。
另外,还有一个被绝大多数人忽略的,却又至关重要的原因是,绝大多数人已经停止学习和使用文字了。图片,视频,尤其是短视频依然侵占了他们的世界。所以,他们在文字的学习和使用上,已经开始退化,且其退化的速度还越来越快。
此消彼长,因此,我的学习、思考、分析以及感知能力,自然会在众多人中凸显出来。
显然,当我们说出“视若无睹”这个成语的时候,肯定不是说一个人对某个东西看不到亦或是听不见,而是在说,此人缺少感知,缺少分析、判断和选择等的能力。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其实是想说,此人缺乏践行的能力。
因为,若是一个人看到了一个珍贵且稀罕的东西,或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那么他肯定会尽力去拥有,会全力去把握。反之,若是他并没有这么做,那么就可以说此人对此视若无睹了。
不过,这里,我还想提醒一点的是,看到,听到,其实都并不重要。就像是,谁都看到了“学习”可以使人的生活变得越发美好,可持续学习的人又有多少呢?就像是,谁都听到过“锻炼”可以使人的身体变得越发健康,可长期锻炼的人又有多少呢?
因此,用一句话来阐述说,大多数人对真正好的东西视若无睹,其实,一点儿也不过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