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同一场旅行,有山穷水复的困顿,亦有柳暗花明的惊奇。
与孩子沟通今天应该算是过年最后一天在家,离家于我而言,应该算是开心的一件事儿。
昨天在写《麻将》一文的时候,我便有想法想写写和小孩子沟通的一二事。
一来,过年在家,于我而言,做的最多的,便是亲戚家串门做客了。做客自然要和小孩子玩玩儿,而我不擅长也不会和小孩儿沟通,于是我便会经常关注身边的小孩儿和他们的亲人之间的沟通。似乎发现了一些问题。
二来,我自己曾经也是孩子,我和我父母亲人之间的沟通,很多时候,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故而我并不想让这些问题再带给我的孩子。
A
年前的时候,回家,有一位亲人来我家做客,同时也带了她的儿子A过来。A 2岁左右,一看到A我就发现存在的问题了,因为A不论是在吃饭前坐在客厅,还是在吃饭的时候,还是在饭后,居然手机一刻都不离手。尤其是在吃饭的时候,居然也是妈妈在一边哄着喂他吃饭,眼睛不离开手机半步,拿手指在上面划划划。一直如此,这让我有些匪夷所思。
匪夷所思什么呢,难道他的妈妈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还一直让他这样?还是图个方便,至少手机能让他安静?
我很好奇这个孩子平时的成长环境是怎么样的,会让他才2岁就形成这样的习惯。
B
这两天也一直有和一个非常好动活泼的孩子B一起玩耍,他与A完全不一样,A安静地坐在椅子上划划划手机屏幕,而B则从这里跑到那里,跳来跳去,动动这里,翻翻那里。A,静若处子,B,动若脱兔。
原本我觉得B真的非常活泼可爱,同时小男孩嘛,好动,好玩也是天性,但是每当他在玩的时候,经常会有这样警告的语言从她的亲人那里出现,”这个东西不能玩的,再玩的话,你的舅舅就不和你玩了。“”快来吃饭,你的小弟弟都在吃了,你也来吃。“ 这让我有些难过了!
难过什么呢?因为小时候我也听惯了这样的说辞,小时候我奶奶经常在我耳边说,”你要听话哦,你要听话哦,你的爸爸妈妈都在那么远的地方,你如果不听话的话,让我怎么办哦?”或是“你学习成绩要好哦,隔壁老王的儿子怎么成绩就那么好,你也要比他好才好!”
好像都是类似于这样警告、威胁或是威逼利诱的话,以前说给我听,现在一样都在说给可爱、好动、活泼的B听。
真的希望B以后不要成为后来的我那样,因为后来的我或多或少都和A有些像呀。
为此,我特意在樊登读书会找来由国际著名亲子沟通专家,美国最畅销亲子教育书系作者[美]阿黛尔•法伯Adele Faber&[美]伊莱恩•玛兹丽施Elaine Mazlish所著《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一书来听。
果然我的亲人和孩子的沟通方式就是威胁、说教、警告、比较。错误的沟通方式其他还有:责备、谩骂、命令、控诉。
而正确的方式其实很多时候只要说出孩子此刻的感觉,即可。
“这个东西不能玩,再玩的话,你的舅舅就不和你玩了?”如果换成,“看起出你很喜欢玩这个东西,对不对?但是这个东西玩了很危险,舅舅会担心,我们换一个玩,好吗?”是不是会很好呢?
“你个东西不能玩”就是警告,“再玩的话,你的舅舅就不和你玩了”明显就是威胁了。警告+威胁,后果是当下会很听话,但是过了一会儿,我又发现B在玩那个了,好像根本说不听,于是亲人们就渐渐在在给B贴一个标签,你真的太会玩了。背后还会觉得B,有时候真的太不听话了,不要让他玩,偏要玩。
可其实原因根本不是孩子太会玩或是孩子太不听话,原因是不恰当的沟通和教育造成的。
吃饭的时候B依然很喜欢玩,坐在桌子上吃的时候,也总是会用手拿嘴里的菜或是玩起其他的东西来,一边的B的妈妈会说,“你快吃饭,不要玩了,吃完再玩,好不好?”可是基本没有用,坐在一边的亲人或是我妈则会说,“快吃,再不吃,舅舅就不给你带玩具了!”B会先一愣,然后乖乖的吃饭了。
我却感觉到有些难过和悲哀,多么相似的话语呀。
再吃饭的时候,B还是玩,我就抢先问他,“这个好不好吃?“
他说,”不好吃“
我说,”那我们就少吃一点,但是还是吃一点,好不好?“
他点点头,换一个菜,又问他”这个好不好吃?”
他说,“好吃”
我说,“那我们就多吃一点!”
他说,“好” 就真的多吃了。
就仅仅是说出他的感觉,他真的就能明白我在说什么。比威胁、警告、说教、比较这样的说辞不知道要好多少。
于是我言,我自己的教育,父母本身也不知道怎么教,他们沿袭了他们的父母教他们的方式。小的时候,我的奶奶就经常用威胁、比较的方式来教育我,甚至这两年,都会用比较、道德绑架和亲情绑架等等这样的方式逼我相亲,教育我要早点结婚,早点生娃。
真的很无语,当然我能理解他们,毕竟他们也不懂,他们也只能结合自己的经历和自己的本能来。
但是我的后代,我想用一种完全不同的,用被大量实验证明了的科学的,以及结合我自己内心感受的方式来教育以及和他们沟通,可好?
今天让我高兴的三件事有哪些吗?
1. 离见到娜宝宝还有半天。
2. 过年家里请表哥表姐一家来做客。
3. 写下此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