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对联文化以其独有的魅力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今天我们来解读一副回文对,“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先说一下什么叫“回文对“。所谓回文对,就是一副对联上下两联,下联是由上联倒着读而成。整联要求语义通顺,对仗工整,意境高雅。
例如,“贤出多福地,地福多出贤“。也可将两句同时作为上联,另对出下联。就像这副“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就是上联,联中“天然居”为北京一家酒楼的名字。我们来看看有哪些下联。
郎中王若俨,俨若王中郎
一位郎中叫王若俨,长得俨然就是那位姓王的中郎。郎中,也就是医生。而中郎是一个官名。比如说,曹丕最早官封“五官中郎将”。
这是一副“无情对“。所谓“无情对”,就是要求上下联字面越工整越好,但内容却各不相干。举几个无情对的例子,上联“张之洞”,下联“陶然亭”。张与陶都是姓,之与然都是虚词,洞与亭也属同类。但张之洞是晚清的大臣,而陶然亭是北京的一处名胜。上下联可谓对仗工整,内容却风马牛不相及。
再举一副无情对,“庭前花始放,阁下李先生”。上联相传为李东阳所出,李东阳是明朝的大官,时任文渊阁大学士,也就是下联中的“李先生”。下联可谓点石成金,使得整联妙趣横生,让人回味无穷。
回到“郎中王若俨,俨若王中郎”这一下联。整体上说算是一副妙对,但对仗可谓一般。拆开来看,“客”可对“郎”,“上”可对“中”,但“王若俨”对“天然居”中的“俨”对“居”不甚工整,值得推敲。
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先看意境,上下联语句通顺,语义相合,意境高远。再看对仗,“人”对“客”,“过”对“上”,“大佛寺”对“天然居”,前半句没毛病。下半句,“佛”对“然”,“寺佛”对“居然”有失工整。整体来说,也是一副相当不错的下联。
僧游云隐寺,寺隐云游僧
先看意境,与前面一联比较,“僧游云隐寺”和“人过大佛寺”是不相伯仲的,但“寺隐云游僧”与“寺佛大过人”相比,我认为在意境上无疑是更高了一层,也更阳春白雪。
再看对仗,“僧游云隐寺”对“客上天然居”,其中“僧”对“客”,“游”对“上”,“云隐寺”对“天然居”,都是极工整的(下联中云隐寺,据载始建于晋代,古称观音山,位于江西省崇义县,也是一处名胜古迹)。“寺隐云游僧”对“居然天上客”对仗也不错。但“隐”对“然”,我认为不甚工整。
在这三副下联中,我觉得第三副对得最好。当然啦,这三副都是非常优秀的下联,以笔者的水平就算绞尽脑汁也是想不出来的。
不知各位网友觉得哪副下联更妙?或者说,你们有更好的下联?还请不吝赐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