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我发现自己被这样放逐到了太空中,才彻底认识到我和妻子的结合就像珍宝一样可贵,但是现在她还留在地球上。我只能把那曾经生活过的遥远世界作为参照物,最重要的是把我和妻子的共同生活作为试金石,竭尽全力去理解这里的每一个世界。
· 由于我们的想象能力被严格局限在对于自己世界的经验内,我们只能和高度类似于我们的世界进行接触
我不记得是在哪里看到的一个评论,是说很多的科幻设定包括奇幻、魔幻设定与现实世界的相似性,都是因为作者只对自己所学习到的文化社会与生物环境熟悉,便只能在此基础上做出改编。就如 Star wars 里的外星生物建模都能找到的地球上生物(甚至于非生物)的影子。我曾经在想,倘若说把地球作为一个生物诞生的样例,那么可以说类似于地球环境的星球是否便可产生生物?这些生物会不会就是和地球生物是非常相似的?
但是作者在这一章提出了很多很有趣的物种设定。其实颇为出乎我的预期。
做另外一点延伸就是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例子,我们的认知就像是一个圆,圆外是我们未曾接触到的领域,我们知道的越多,我们知道我们不知道的也就越多,从而才可能去探索更加精彩的可能性。很有趣的是,在吸收了一些与“我”和类地星人相似的世界的合作伙伴之后,“我们”在遇到了在宇宙中漂泊的完全陌生的其他探险者,我们的思维是在慢慢被延展的,在通过“精神吸引”寻觅方面,我们才可以去遇到那些超脱于“我”的认知的星球。
· 当我们遇见了许多这样的群体之后,我们明白了,虽然每次小小的远征都始于孤独,但是注定会团结到一起的,不过迟早而已。不管在最初的时候双方是如何陌生、如何相异,但是每一个群体都会慢慢地获得无边的想象能力,迟早会联系上彼此的。
· 虽然我们过去是,现在也是从许多星球聚拢来的无数个体,但是我们却只代表了整个宇宙多样性的一小撮。因此,我们认为的我们经历中某些至高无上的时刻已经触及了真理的核心,但事实上,让我们抓住的可能只不过是真理的一点儿皮毛,而且连这些也不是真的皮毛,不过是从其象征意义上来说的。
· 直到后来我们才和其他星系的思维进行接触并不是因为空间上受限制,而似乎是由于我们自身根深蒂固的褊狭,是受我们自身兴趣的古怪局限,这也使得我们在很长时间内对银河系外的世界的影响显露出敌意。
这就好像两个专业完全不同的人在延拓自己的兴趣中突然发现了彼此的重合点,在这个重合点中相识,之后相知,可能更加亲密的关系也就诞生于此。
好吧我这样想可能还是有些局限。或许就好像,人类在地球上的存在也不过是沧海一粟,在宇宙中也更加渺小。我们所知道的真理也只限于我们小小的世界的真实。我们的飞船与探测器在茫茫星空中看到的更多的是人类的无知与浅薄。
· 我们眼睁睁地看着一个接一个的种族奋力达到了某种程度的清醒意识后,却仅仅因为某些外在的意外,或者,在更多的时候,某些自然法则而毁于一旦,宇宙徒劳无用、缺乏计划这样的想法越来越困扰着我们。
· 我们造访过的每一个世界都在经历着我们熟识的、跟我们的母星球上一样的精神危急。我认为这种危机涵盖两个方面:它是精神在世界范围内力求达到真正团结这个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时刻;它同时也是实现以一种正确的、最终恰当的、精神的态度对待宇宙这个长期任务的一个阶段。
· 几乎一直以来,他们的目的都只是为自己寻求舒缓疲劳、消除无聊、克服恐惧、解决饥饿的方法。跟我的种族一样,他们从未从亚人的原始睡梦中完全觉醒。
· 他们几乎总是拿片面的真理当成绝对。他们宣传自己可怜的片面真理,本想以此来帮助周围的人,结果却使得他们更加困惑、更受误导。
· 几乎在所有的世界上,每一个个体精神在生命的某个时刻都达到了某种意识和精神健全的卑微的高潮,不料都或缓慢或突然地下陷回虚无。
· 生命只是为了追求一直都近在眼前的虚无目的。
· 到处都充斥着厌烦和挫折,偶尔闪现欢悦的光芒。这些是个人胜利的狂喜,是性爱和爱情的醉心销魂,是智慧之光的喜悦,是审美创造的得意忘形。这些也是宗教的癫狂,但是和这些世界里一切其他东西一样,谬误的解释使得这一切都隐晦模糊。这些是对个体、集体的憎恨和残忍的疯狂极乐。
· 他们跟我们一样处于精神半醒半睡但远未成熟的阶段,能够经受最极端的痛苦,表现出最残忍的行为。我们早期游历的这些悲惨但生机勃勃的世界也和我们一样,因思维无法适应变动不居的周遭而痛苦不堪。
· 他们和我们一样,渴望达成一定程度的团结,以应对环境所需,但以他们可怜的、懦弱的、自私的精神却无法实现这样的团结,因此只能饱受折磨。
· 政策失败了,因为他们缺乏真诚的意图,没有精神的信念,没有对个体品格的真正尊重。追逐私利和歹毒恶意的一切形式都开始滋生,起初还是偷偷摸摸的,后来就明目张胆了,成了恬不知耻的个人主义。
· 最终,这些民族大发雷霆,把自己与个人主义撇清,然后投身于对集体的狂热崇拜中。与此同时,怀着对仁慈失败之后的厌恶,他们开始公然颂扬暴力,颂扬神派来的英雄和武装部族的冷酷无情。那些以为自己信奉仁慈的人为他们的部族建立起了军备,用来对付那些被指控信奉暴力的外族。高度发达的施暴技术威胁要毁灭整个文明。年复一年,仁慈失去了立足之地。很少有人能明白短暂的暴力无法拯救他们的世界,只有长期的仁慈才可以。更少有人可以领会,仁慈只有成为一种宗教才能行之有效;只有大多数人觉醒了,拥有了清醒的意识,才能迎来持久的天下太平,但是在这些世界中,至今为止,能够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凤毛麟角。
或许摘录出来就足以感受到作者的想法。在写 类地星人 这一篇的时候我写了蛮多基于现在的我对于历史和现实的了解与文章中的映射,并时刻提醒自己作者是二战时期发布这本书的,说是预言不为过,或者说他只是真的触摸到了一层思维,看到一些颇为本质的东西。
文史哲对于我是有着莫大的吸引力的。理工科可以算是触摸着现实,他们是一种看世界的方式。而两者缺一不可。我很经常地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想我曾经为什么没有再多读一些书,可以与作者的文字与想法相对照而看,或者说,可以从历史和哲学的角度去谈论它去思考它。而我现在的话真的太过于浅薄,只是稍微勇敢一点地说出来。
而读书的魅力的一方面,也是通过一本书,而想要去读更多的书。
真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