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排列的核心或“解决之道”可以总结为如下三点:
1.正视历史,面对真相,不加评判地尊重及纪念(祭奠)所有人。
2.吸取先辈的教训,找到生命和自然的规律,真正尊重每一个生命。
3.在自己的生命中做些顺应这些规律的事情,更好地服务生命。
![](https://img.haomeiwen.com/i4859479/223796e8dae5b5f6.jpg)
针对这一部分的答疑:
1.什么是盲目的爱?举例
除了书上说的,在生活中,盲目的爱,如妻子或丈夫,为了自己的伴侣或孩子,可以什么都不要,只是一心一意地付出,然后,自己付出了,同时也期望对方能够给予自己一些相应的回应。如果对方没有给,就会失落,难受。总之,就是把自己的所有感受全然地寄托在对方身上。
父母对孩子,没有界限,没有站在人性的角度去尊重我们的孩子,这也是盲目的爱。
再一理解:盲目的爱是小我的行为,比如我们爱一个人,但是我们没有带着正确的身份和觉察,我们不是一个成年的男人或女人去爱对方,我们不自觉把对方投射成父母,赋予他们各种责任和标准,让对方沉重,压抑,压迫,愤怒等等。
2.什么是觉悟的爱?举例
就是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去看待我们的伴侣,我们的父母,看到他们也有属于他们的背景和经历,他们也有他们的家族印记,与之划清界限,活在当下。把属于父母的责任还给父母,把属于丈夫或妻子的责任还给丈夫或妻子,去做一个纯粹的我们自己。
3.什么是看见?
一,看见不是眼睛看见,而是心的看见。比如,爸爸妈妈经常对你发火,抱怨,有很多要求,这时候,你就会很愤怒!你会愤怒,是因为没有看见,如果看见了,就是接纳了。真正的看见是,我们看到了父母也是被他们的父母这么对待过来的,他们有属于他们的过往,他们也承载了家族的诸多印记。所以,当你看到这些时,父母下次再这么对待你,你就可以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就可以更多地去理解,包容,接纳他们本来的样子,这就是看见。
在我开始和亲生父母那边来往之后,我找到了我所有敏感,脆弱,爱唠叨,爱说教,爱讲道理等个性特点的原件,那就是我的亲生母亲。听了亲生母亲的诸多讲述,抱怨,我也看到了她身上这些东西的来源,她虽是长女,但因初中没和家人在一起,总感觉自己和别的兄弟姐妹不亲。她不太会干农活,其他姐妹会干农活,所以,觉得外婆更喜欢其他姐妹。很多时候,我感觉她也像个孩子,在乞求父母的认可,在寻找父母的爱。同时,在进入婚姻时,她一直觉得父亲不够爱她,一直怀疑父亲有外遇,所以,感觉她一直想跟着父亲,渴望得到父亲全然的爱。当我看到这些时,面对每次去她的唠叨,抱怨,说教,虽然有时也会烦,但似乎也多了份理解。另外,可能我也觉得,我毕竟没在那边生活,所以,他们的情况似乎也不太会影响到我。有时候,听妹妹讲了很多,也会想着跟母亲沟通沟通,但最后都决定不这么做。
我不敢说自己是全然的理解他们,接纳他们,但至少我做到了界限!
二,对孩子的看见。即尊重孩子的需求。比如,孩子,不喜欢钢琴,不喜欢跳舞,而你喜欢,因为你喜欢,要求孩子替你完成你过往的使命,这不是看见,看见孩子,是允许他活成原本的样子。
3.什么是原本的样子?
比如,你的孩子就是调皮,你允许他调皮吗?他就是有多动症,你允许他动吗?她就是一个很好哭的孩子,你允许他哭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