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
此次外出学习,遇见了春天,遇见了一群语文人,更认识了几个发光的同仁,有收获。
室友李,小我一岁,白白净净,喜欢清雅装扮,一身的钻研气息。对新课标的研读,她是最用心的。新课标刚出台,她第一时间就买了课标自己研读,还远赴河南大学参与了温儒敏教授的新课标培训,接着又参与了国培线上线下关于新课标的学习。这次,她依然带着新课标进课堂。课标上密密麻麻的都是她的补充。
每次上课,她总是第一排,认认真真听讲,工工整整记笔记,还要用双色笔。
她自工作就是班主任,班级管理很有一套。她已经高级职称了,还是个工作狂。晚上休息时间,她的电话里还是班级的事。
见贤思齐嘛,因为她,我也变得热爱学习,变得认认真真起来。
伊川娜,有点胖乎乎,活泼欢快,喜欢举手发言,像个小太阳,很有气场。那节课可把五中的孔校长开心坏了。孔校长喜欢写作,喜欢传统文化,还爱秀一把特长,尽管他的笛子吹得那么一言难尽。为了活跃气氛,孔校长把我和伊川娜揪上讲台,为大家情境表演,大家闺秀坐马车回娘家的流程。她演大家闺秀,我演跟班丫头。没有车夫,我还得负责车夫的角色,如何刹车,怎样拴马,怎样扶小姐下车,搞得大家哈哈大笑。临时的搭档,让我俩很快就成了好朋友。
许老师,一直是我敬重的名师。以前只是见过,这次是加了微信,畅谈了很多。她身上的光芒,是遮不住的。温柔娇小的外表下,是一颗豁达而强大的心,她的钻研一直在路上,从未停顿过。我们说的志做大先生,她应该就是。
伊川吴,余映潮名师工作室主创负责人,语速超快,走路带风,一看就是个雷厉风行之人。黑西装、牛仔裤、运动鞋,飒飒之英气十足。我们一起说鲁迅,谈《故乡》《孔乙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如何长课短教。她用主问题式,从宏观到微观的设计理念,令人眼前一亮。
商丘尚,临时救场的她,落落大方,思路清晰,对课堂的把控,随机应变的能力,令人拍案。她还让我见识了豫东女生的仗义与豪爽。
班长仝,很有领袖风范,站着就像一座山,黑压压的,发言声如洪钟,张弛有度,口才极好。
Miss 张,研究型学者,年纪轻轻就做了教研员,多次参与河南省中考命题,对如何培养学生写作这一板块很有研究。当时若不登高望 谁知东流海洋深,高山仰止!
刘墉说,人可以一辈子不登山,但心中一定要有一座山,它使你总是往高处爬,它使你总是有个奋斗的方向,它使你任何一刻抬起头,都能看到自己的希望。一个人没有奋斗的方向,就会庸庸碌碌;教师没有奋斗的方向,教学就会迷茫平庸。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要有自己想要攀登的那座“山”,那座“山”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境界。正如许老师所言,向全国的高人学习,向身边的高人学习,这些闪闪发光的同仁就是我要追求的“人外人”“山外山”。
耕耘莫疑收获,自有一路花香。学习是一辈子的事,自我驱动才是永恒的成长。愿自己不断蓄力储能让这向学的种子生根发芽,开出美丽的花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