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写蝉的古诗不止一首,却是读叶嘉莹老先生的《唐宋词十七讲》才知道还有关于蝉的典故。
叶老先生讲到,有一本书叫《古今注》(作者崔豹),记载着古今传说的一些神奇的故事。《古今注》上说,春秋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齐王,他对他的王后非常不好,这个王后后来就死了。她是怀着满心的哀怨痛苦而死去的。这个王后死后,变成一只蝉,飞到皇帝宫廷庭院的树上,不断发出悲哀的叫声。
在说到南宋最后一位词人王沂孙的词《齐天乐》时,就里边的“镜暗壮残,为谁娇鬓尚如许”,她又讲到了与蝉有关的典故——蝉鬓。说相传曹魏宫中有一宫女叫莫琼树,她把自己的发型梳为蝉鬓,望之缥缈如“蝉”。把头发从两边梳出来,像蝉的两个翅膀一样,望去是张开来的,而且好像是透明的,这种头发的装束就叫作“蝉鬓”。
叶老先生说中国古人有这么一个传统的语码,就是“蝉鬓”。因此说蝉的时候,常是跟女人的鬓发结合在一起的。骆宾王的《在狱咏蝉》里用的也是“蝉鬓”这个典故。
今天,跟薛老师读《史记.苏秦列传》,里面有“委蛇”一词。要不是先听薛老师读,我就把这个词读错了,原来“委蛇”里“蛇”读音是yí,我看大字注音版的《史记》都没注意到。虽然薛老师也解释了这个词的意思,可我还是想查查它的具体意思。没想到一查网上,我从百度百科竟然发现了新知识:
委蛇读音wēi yí,汉语词语,意思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蛇。人首蛇身,并且有两个头。它的身子是紫色的,头则是红色的,长度差不多和车辕相当,特别讨厌雷声,每次打雷的时候都会呆立不动。这是出自《楚辞.离骚》的说法。《庄子·达生》中也说:“委蛇,其大如毂,其长如辕,紫衣而朱冠。其为物也,恶闻雷车之声,则捧其首而立。见之者殆乎霸。”这里明显比《离骚》又多一些神奇的说法。但不管怎么说,我都明白了这“委蛇”意思之一就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蛇。而它的其他好多意思就是由其变化而出的了。
有时候,感觉读古诗词文知道了里面的一些典故,也是一种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