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水,生于顽强。
我的岳父,杨群浩,今年九十二岁,他一生的坎坷经历,都满满地书写着顽强二字。
他是一个有独特个性,普通而不平常的老人,年世已高但头脑特别清晰,正好前两年前我去看他时头脑还很清晰,和他聊起过去的事,他特别有兴趣,记忆特别清楚,连人名,地名,发生的事都是说得有板有眼。
过去因为他是长辈,出于敬畏,每次和他见面,因为忙于工作和事务,都是来去匆匆,只是礼节性的问侯,很少交流。
这次和他交流,我是带着一种目的,想了解他的过去,对他的人生经历和进入老年后的生活实况,留下一些值得我们后辈思考和应该记住的一些东西。
1.
出自寒门家不幸,童年黄连伴苦水。
我的岳父,出自寒门,清苦的童年经历,养成了他一身能吃苦,甘吃苦的倔强性格。
一九二九年二月十三日(农历正月初四),我的岳父出生在水田乡红岩坝一个贫穷农民家庭,排行老三。不到三岁时母亲病故,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父亲没办法就把他送給他人继养谋条活命。穷人家都穷,凑合着过了一年多时间,实在又穷得过不下去了,小小年纪只有外出讨饭度日,全靠村前村后一些好心人的施舍,吃着百家饭又长了一岁。八岁那年讨饭在黄草坪,被一姓周的大户好心收留,正巧大户的女主人姓杨,是本家远房的姑姑,姑姑很同情,我岳父便留下来,有了一口饭吃,他人小且很机灵,把他留下来当放牛娃,姑姑见他衣不遮体,亲手用块块旧布拼织了一件百纳衣给他穿上,让他感受了暖暖的人间温情。岳父讲这是他穿的笫一件新衣服,至今聊起这衣服岳父还激动不已!
放牛娃一直到十六岁,后来又去给生意客当挑夫。
2.
苦尽甘来,重铸人生。
家乡解放了,岳父正值二十岁青春年华,翻身作主人,分了田地,有了房子,与岳母结婚有了家庭,过上了好日子。
我和岳父聊到这段人生经历时,看得出他是从内心洋溢出的高兴。
解放初,区政府设在大地主杨寿成庄园,区长见岳父年轻聪明,根正苗红,培养他入党,安排在区公所做通信员工作。
区公所撤并成立乡政府,又安排作了乡邮递员,由于没文化,不能胜任邮递工作,岳父谈到此非常惋惜,“我这辈子就是吃了没有读书无文化的亏”!
3
农为本,土是根,回归故里,繁衍生息,谱写幸福人生。
回乡务农,参加合作社,成立生产队在水田二队(大店子)当社长,一干就是二十年,直到“文革“中期才没干了。
i岳父聊到这一段人生经历时,表情是那么凝重,若有所悟,我看得出来这一段人生经历是他人生经历中的最有意义的重要阶段。
这二十年,以农为本,以苦为乐。
生产队,小社会。.岳父一向为人正直,办事公允,投入全身心精力,吃苦耐劳,公而忘私,以自已的人格魅力,经营着生产队,为社员们谋利益,带领全体生产队成员奔幸福。质朴的感情投入,无私奉献精神的感召,身体力行的榜样力量,赢得村民的拥戴和交口称赞。
在杨氏家族中威望日益攀升,成了远近族人的主心骨,杨氏宗族中倍受信赖的族长,掌管族人间的大凡小事,充分体现了一个普通人而不平′凡的人生价值。
这二十多年,正是岳父一生中,最艰难,最幸福,最享受人生的阶段。
在此间经历和完成了人生的两件大事,结婚成家,培育后代。
岳父一生中最幸运地是找到了一个值得信赖的终生伴侣,就是我的岳母,82岁的尹宏桂老人。
岳母,出身在相邻的松竹村,身世也比较清苦,与岳父的结合真是一根藤上的两颗苦瓜,几十年来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相互照顾,和睦相处,夫唱妇随,生儿育女,共同生活,幸福美满。
岳母比岳父小接近十岁,沒文化,但生性聪明,心灵手巧,勤劳善良,相夫教子,持家有方,实为难得的贤妻良母,团方四邻,有口皆碑!
岳父一生中还倍感欣慰的是养育了四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听说听教十分可爱,即使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里,一家人生活无论如何清苦,只要一家人围在一桌吃饭,其乐融融,幸福无比。
我和岳父每次聊到这一阶段的生活,虽苦犹乐,他总是沉浸在美美的回忆中。
4.
史无前例的“文革”政治动乱,边远的山区农村也未能幸免,农村基层组织也受到冲击,时任生产队队长的岳父,也成为“走资派”被群众组织揪出批斗,莫须有的罪名,无休止的批判,生产队不生产了,社员们不上工了,田地荒了,人心散了。性格倔强的岳父,不肯认罪,倍受煎熬,一些事总是想不通,面对现实还要继续生活下去,靠生产队眼前的局面是靠不住了,身边的一群孩子要上学要吃饭,生活得十分艰难,缺吃少穿,日子越来越苦,只有另寻生活门路。
“文革”中期,“四一煤矿”招井下工,从末下个井的岳父,实在没办法弃农从工当上了矿工,一家人的生活有了新的希望。
当矿工危险辛苦,为了一家人的生活,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矿工干了接近半年,时任县工业局干部的堂姐夫陈永泽,看到岳父家的景况,趁着国营煤矿招工之际把我岳父招进了县国营煤矿,安排在水田车间搞后勤,从事矿井顶木采购工作,煤矿离家近,一边工作又能照顾家人,一个人的工资只能补贴家用,勤劳贤惠的岳母带着一群孩子,起早贪黑把自留地做好,家里还养猪,每年还要卖猪挣钱,家里没有人挣工分,生产队只能分一点基本口粮,全家的生活全靠岳母精打细算,勤俭把持,生活能勉强过得去。
七六年县里新建国营水泥厂,岳父和矿上十六个没技术的工人分流到了温泉国营水泥厂上班,离家四十多公里,家里的事更照看不了。正好这时大女儿杨钦玉高中毕业回到家,撑起了家的农活,分担了家里的压力。
七九年企业有了子女顶班的政策,正在上高中的儿子00杨钦山到水泥厂顶替上班。岳父回家又开始务农养家。
5
岳父回家务农,从操旧业,又开启了辛苦的历程,渐渐孩子都以长大,读书的,当兵的,外出务工的,家的经济状况开始有了好转。
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土地到户,粮食自给自足还有结余,年年喂起大肥肉,日子过得挺舒坦。
这些年里,孩子们都相继成家立业,过年过节农村这个家是最热闹的时候,孩子们都要回来过节,都要给老人们带回吃的穿的,特别是岳父最喜欢的酒,带酒回去岳父最高兴,这样好的时光经历了十五年。
6
岳父六十多岁身体逐渐出现问题。
开始是听力出现问题,有一天收包谷,活很累,一觉醒来,早上就听不见,到医院检查耳窝穿孔,吃药根本都沒效果。从耳朵听不见开始,身体就开始下滑,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孩子们一天天长大,个个都成家立业了。常理是该停下来,好好享受生活了,可生活总是与人开玩笑。听力受影响,干活很不方便,仍然坚持下地干活。
九十年代末,开县企业改制,岳父已前的国营水泥厂解体,顶班的大儿子杨钦山下岗了,凭着一手机械工技术,在县城磁砖厂找到了一份工作。
面对岳父的身体状况,子女们商量,老人不能再干农活了,大家决定在城郊租了一套房子,与打工的儿子住在一起,儿子打工,儿媳侍候二位老人,一家人在城郊住了两年多时间,子女们来来往往看望,老人很满意,心情不错,生活平稳,起居方便,闲时可周边转转,身体也渐渐好起来。
在成都经商的老二杨弟,老三杨波,老幺杨伟,事业经营都很不错。杨波在崇州金鸡万人小区自建了一套私房,配置方便很适合养老,为了表达孝心,成都的几个儿子,把岳父岳母接到崇州养老,杨钦山一家也先后到成都温江就业,一大家人都汇集成都,二位老人很适应新的生活,农村到城市,生活品质自然提高了许多,儿女们都安排好有一个后人专门侍候,老人们生活很美满,儿女们也觉得满满的幸福!
7
岳父是一个不甘寂寞的人,不能随遇而安,无论是务农或是进企业做工,心景都比较高,不安于现状,不停向往高处走。
在崇州几年时间,算是二位老人生活最平稳的,也是儿女觉得最满意的时期,真有一个温馨的家的感觉,就近工作的儿子们常来常往,在外地工作的儿女们,过年过节都要来看望二老,崇州成了杨家亲情汇聚的中心。
8
岳父觉得一个地方住久了,想出去走走,甚至提出回老家去住,小儿子杨伟看出了父亲的心思,便决定安排去他家住,的确更方便热闹。
成都上东,这几年发展很快,交通四通八达,新的街道大气繁华。岳父是一个爱热闹的人,他住进杨伟上东的家,非常高兴,很喜欢,很满意住这里,电梯洋房,出门就是繁华街道,转街很舒服,买东买西很方便!儿子小两口上班忙,不能照顾二老,子女们商量请来二女杨春辞工专门侍候,杨伟很细心吃住行都安排得很周到,老人住此当然开心,老二杨弟也住在隔壁小区,真是很方便,自然上东很快又成了杨家亲情中心。
岳父有一个爱卫生的好习惯,特别是讲究个人卫生,住进大城市就做得更好了,三天洗一次淋浴澡,在这里住了半年来,都是这样坚持。可沒想到这天就是因为洗澡却出了问题。这天洗完澡,在穿裤子时在浴室摔倒,送到中医大医院检查,右股骨断裂,手术换股骨,住院康复,在医院躺在床上一动不动,表现得很坚强,几个月后康复得很不错,在儿女们的护理下,用助步器可以在室内走动了,但是要恢复走路是很难的,每天只有坐轮椅了,生活质量大打折扣,人也开始浮燥了。
9
为了更好照顾岳父的生活,三儿杨波在他就近的蓝光四叶城租了一套电梯房,么女杨娅沙专门护理二老,生活调理,各项安排都很周到,不过岳父一天坐着轮椅心情不好,身体不是这里就是那里出毛病。更没想到第二年又把左股骨摔断,在成都第五人民医院,手术治疗,左右股骨摔断,在老人中少见,一边股骨断裂很多老人都受不住,何况岳父双侧股骨受伤,他能忍受住,真是很顽强。
10
双侧股骨受伤,只能坐轮椅和躺床上,为了方便照顾岳父起居生活,又和大儿杨钦山一起生活,起床,都要扶和抱才行,身体越来越差,情绪时好时坏,钦山一家人对他照顾很细致,大家都希望他一天天好起来。
岳父忍受病痛折磨,但表现得非常顽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