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庸不庸,知命不听命

中庸不庸,知命不听命

作者: 小狮子0108 | 来源:发表于2019-01-26 10:21 被阅读0次

关键词一:中庸

中庸不庸,知命不听命

一直以来我对“中庸”一词都不太看好,中国人的那种折中而为之,那种规规矩矩,总让我觉得不够鲜明,不够个性,通俗来讲就是“怂”的说辞。很多人把“中庸之道”当成笑料,认为“中庸之道”就是老好人,就是和稀泥,是非不辨,两边都不得罪,过日子马马虎虎,得过且过。实则不然。

《中国哲学简史》一书在谈中庸之道时说道:

不及比太过好,不做比做得过多好。因为太过和做得过多,就有适得其反的危险。

如此看来,中庸,可维护内心秩序。

既不禁欲又不纵欲,都说欲壑难填,中庸之道就很好地让我们在这个略显浮躁利益的社会维持了内心的平衡,个人的一切行为做法都要尽力且适度。比如努力工作但不日日熬夜耗神;比如遇悲也不沉湎其中,虽喜也不失了心智;再比如发了财不为富不仁,受了穷也不人穷志短……只有这样,内心秩序才不会乱。

作为教师,更要有这样可贵的“中庸之道”。调试心态,工作劳心劳力也未必得到各方认可,工资也不能与之匹配,尤其在与社会其它高收入对比之下更显差距,因此常能听到一些吐槽和抱怨这样一来如何获得幸福感呢?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习中庸的尽力为之、适可而止的处世态度,才能明白教学的可贵,才能真正体会到教师这一职业给你带来的幸福感,方能有所作为。

关键词二:知命

中庸不庸,知命不听命

我们常常听到未达到人生所求后感叹一句:没办法,这就是命!说完之后便拂袖离去,不做任何的努力和改变,心安理得地保持现状一副悲戚之状还乞求获得他人的同情。可知命就是信命,听命,认命吗?不是的。

《中国哲学通史》在谈儒家所讲的知命时提到:

人只有做了他自己能够做的一切以后,对于那些仍然要来到的东西才只好认为是不可避免的,只好平静地、无可奈何地接受它。

孔子就是用这样的思想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他一生都在游说诸侯国,带着弟子风餐露宿地推广自己的理念,企图凭自己的力量来改变当时的社会,尽管常常遭到拒绝甚至蔑视,但心志依然坚定脚步,也从未停下。且言: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尽力去做好事情,但事情的成败交给“命”。这个“命”就是命运、天意。

人生有穷达,知命则无忧。

人生路漫漫,必然有很多事不能圆满,不能件件都符合心意,必然有很多苦苦追求而不可得。如若能知命,才能在做了一切的努力之后,不后悔,不留下遗憾,心平气和地接受最后的结果,这才是人生的智慧所在。

因此,知命二字绝不是不作为者的失败的托词,是尽力之后直面结果、反思自省的坦然心态。

相关文章

  • 中庸不庸,知命不听命

    关键词一:中庸 一直以来我对“中庸”一词都不太看好,中国人的那种折中而为之,那种规规矩矩,总让我觉得不够鲜明,不够...

  • 对中庸精神有了进一步的认知

    一直认为“中庸”,中,就是不走极端;“庸”,就是引深为“用”。“中庸”,就是“中用”。按这个逻辑思维,“中庸...

  • 中庸不是折中

    中庸是儒家做人处世之最高境界。何为中庸?古圣贤告诫:“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何谓不偏?即教人的行为不走极端,不...

  • 《周易故事》第九讲:中庸原则

    今天和大家分享周易故事第九讲:中庸原则。 什么是中庸? 从根本上讲,中就是不走极端,庸就是不唱高调。 比方说,把握...

  • #华与华书房#五个儒家论【8】存天理,灭人欲

    接着说《中庸》。 圣学不传,误解甚多,中庸误解在哪儿呢,就是把中,误解成了中不溜,把庸,误解成了平庸。 那么,什么...

  • 海哥心语~中庸不是道

    中庸之道,汉语成语,意思是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出自《论语·庸也》,而当今的社会也存在许多中庸的人,事不...

  • 中医新解——论脑海中的中医

    中国医生?中式医疗?中庸之医道? 何谓中庸!庸,是庸气,庸懒,庸散,庸俗,此为纲,为准绳,治病调气。 何谓中医!职...

  • 周日读书沙龙

    [中庸] 何为中庸 “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 庸:平常 中:平衡 如何做到中庸? 度:分寸。...

  • 绿色性格 2018.12.13

    中庸之道,稳定低调,乐天知命,与世无争,镇定自若,处事不惊,天性宽容,耐心柔和,笑遍天涯,冷面幽默,先人后己,以人...

  • 日有所得——中庸之道

    不偏谓之中,不倚谓之庸。人生处事要学点中庸之道,工作中也注意要保持中庸。 下午要参加一个评标会议,领导交代了,打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庸不庸,知命不听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uab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