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到重大悲剧该怎么办?人碰到的问题,若和工作相关,或是光顾着看电视而牺牲和小孩的相处时间、影响工作成效等,这时说到责任,很多人不会逃避。但是遇到了重大悲剧,很多人会拉扯“责任火车”上的紧急刹车绳,一等车停便急忙跳下“责任火车”。有些事对他们而言实在过痛,因此不敢承认自己有错。
容我们想想这点:事件的严重性并不会改变真相。举例而言,若你遭抢,虽然这不是你有错在先而造成的悲剧,毕竟有谁想被抢?但若有个新生儿放在你家门口,你会立即被迫面临有关小孩生死的重大时刻,你会做何选择?反应吗?惊慌失措吗?僵住不动吗?报警吗?试着将此事甩到脑后、假装没这回事吗?这些都是你可能接受或拒绝的选项与反应。不管你做了什么选择与反应,做了就该负责。你没有选择要遭抢,但遭抢后的情绪与心理反应,以及法律后续,还是得由你自己扛责。
2008年,塔利班攻占巴基斯坦东北部偏远的斯瓦特山谷后,立刻落实他们极端的穆斯林教条。电视、电影全部被禁;女性没有男性陪伴,不得出家门一步;女孩不得上学。
2009年,11岁的巴基斯坦女孩马拉拉▪尤萨夫扎伊开始公然批评禁止女孩受教的规定。她甘冒葬送自己与父亲生命的风险,继续到当地的学校上课。她也到附近城市参加会议。她还在网上发表文章(塔利班怎么敢剥夺我的受教权)。
2012年,14岁的她,某天放学搭公交车回家的途中遭枪击,脸部中弹。一名蒙面塔利班士兵揣步枪上了公车,质问乘客“谁是马拉拉?快说,否则我枪毙你们每一个人。”马拉拉挺身而出(真是了不起的选择),歹徒当着所有乘客的面,朝她头部开枪。
马拉拉受到重伤,陷入昏迷,性命垂危。事后塔利班公开表示,要是她大难不死,将杀了她及她父亲。
马拉拉至今健在。她到处演讲,公开呼吁一些穆斯林国家停止施暴、钳制女性。她也是一位畅销书作家。2014年,更获颁诺贝尔和平奖殊荣。看来她脸部不幸中弹的悲剧反而带给她更多的支持者,以及更大的勇气。当时她大可选择置身事外,然后说“我无能为力。”或是“我没有选择。”若是如此,也是她的选择。但她做了完全相反的选择。
几年前,我把本章的一些观点发表在部落格上。一名男子回应,说我肤浅、只懂皮毛;说我没有真正搞懂人生的问题与做人的责任。他说他的儿子最近丧命于车祸,他批评我不懂什么叫作痛,骂我是混蛋,因为我暗指他本人应该为自己痛不欲生的反应负责。
这位男士心痛的程度,显然超过多数人一生中所要面对的痛苦,不是他主动选择要他儿子死于车祸,所以儿子的死错不在他。不过是他得承受丧子之痛,显而易见,这并非他所愿。尽管如此,他自己的情绪、想法、行为反应,还是得由他自己负责。他要如何面对、回应儿子之死,是他的选择。不管什么形式的痛或苦,人生嘛,在所难免,但是痛对我们有何意义,则是由我们自己决定、选择。即使他宣称他毫无选择,他一心只想要儿子活着,这个反应也是他的选择,是他在丧子之痛后可选择的诸多反应之一。
当然,我并没有把我的想法告诉他,因为我没空,光是应付自己受惊吓的心情都来不及了。身为部落客,却不知道自己在胡说八道什么,我心想自己或许真的碰上瓶颈了。这可是我这一行的危机。既然是我的选择造成了这个问题,就该由我负责面对并解决。
一开始,我的心情糟透了。但是过了几分钟,开始冒火。我告诉自己,对方的批评与反驳跟我写的东西没有太大关系。还有,去他的!不能因为我没有儿子死于车祸,就说我没有经历过巨痛。
然后我活用自己的建议。该有什么样的反应,是我自己的选择。我可以选择对他发脾气、和他辩论、设法在心痛的程度上把他比下去,但这么做,只会让两个看起来像冷血的白痴。或者,我可以选择较好的反应,借此锻炼自己的耐心,进一步了解读者。或是今后每次写到关于心痛与创伤经验时,都想起这名男子。而这正是我选择的方式。
所以我仅简单地回复他,对他丧子之痛感到遗憾,然后画下句点。你还能说些什么呢?
以上译自《管他的》
人啊,终究是自私的,关注的都是自己的情绪,也没办法做到感同身受,这不是对作者的批判,是感叹生而为人的无奈与复杂体验。
失去儿子的父亲当然可以选择乐观、从容地面对这场灾难,但他不是圣人,陷入绝望之地而依然保持良性情绪的能力,凡人不具备。
或许,连神仙、拥有极大智慧的人、高僧都不具备。因为,无论身份为何,归根结底都是人,只要是人,都有心,只要有心,就是复杂的,也就无法全然掌控个人情绪于手中,人如果能够做到把情绪的释放与收敛都掌控到位,那么生活也就只剩下枯燥、乏味了,不必要去体验新鲜环境来感受兴奋,不必要去承担责任来感知义务,不必要去行善积德来支持善良,兴奋、善良、感激、痛苦....这些情绪都毫无价值了。
其实这本书尽管采用了反鸡汤的形式来书写个人可以掌控自己心态的观点,但说到底还是没有绕开对人类个体功能的阐述,也依然关注了情绪、心态、责任这些人类生存社会中的主流认知成分。当然,很多书的话题与论述都离不开这些成分,因为人在物质需求、生存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就剩下情感需求这一层了,这一层是极为复杂、多样的,每个人的情感都像一座迷宫,即便是这座迷宫的主人身处其中,也时常会绕进死胡同而无可奈何。
但是,人最终都是可以走出迷宫中的死胡同的,就像人无论如何都会放下那些短期内让自己纠结而不自拔的糟糕情绪一样。
成为情绪的奴隶,这并不可笑,更不可耻,只是,奴隶的身份要有一个有效期,可能身处其中无法对有效期进行预判,但总归会在时间、环境、周围经历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变得逐渐清晰。
每天都有人在浪费时间,每天都有人在蹉跎岁月,每天都有人会发问“活一场是为了什么?”在自责、享受、叛逆、沉沦而又励志的焦灼情绪圈中拼命挣扎,这是人生常态,每个人都如此。
不要随随便便劝别人要放下、要看开,因为都是空话,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