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本书 《30岁,我靠投资生活》钟慧,罗为加
奔三的你做好了靠投资生活的准备了吗?投资是门非常实用的学问,估计太多人后悔,要是七八年前买房就好了,不管是在北京,还是我们这个三线小城市。七八年前买房与不买房的财富差距拉开了几百万。
同样有很多人后悔,为什么大家都在谈论股市时才赶着买?结果被套牢在山顶。
差距之大在于“势”和“技”,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投资手段,理财效果大不相同。
这本书囊括很多理财方法,没有一种能让人暴富的。每种方法有赚钱快的时候,过了那个点又会平淡无奇。而看到的是了解多种赚钱方法,理财思维,正因为理财领域没有一种方法是万能的,掌握的越多,灵活运用,才能赚更多钱。
自省:理财是一种思维,更是一种精神。机会没来时,坚守低风险稳定收入的理财方式;当机会来时,将自己积攒的钱投进去,才有可能实现财务自由。
理财好习惯,助你30岁靠投资生活投资好习惯助你一臂之力。
很多投资者的误区,掌握了投资技巧就能赚钱。可我们经常看到的是精明的投资者倾家荡产,根本不懂理财的人却因为买了几套房成为富豪。所以理财技术并不是投资成功得唯一因素,有时候投资习惯决定成败。
1.牺牲精神
投资不神秘,本质就是为了满足未来的需求而牺牲当前的需求。
例如牺牲当前的消费,不懂理财买了房成为富豪的人其实就是被动的养成了好习惯。投资需要本金,本金从何而来?条件好父母给你一笔钱,要么靠自己积攒。没有本金,投资都是浮云。
牺牲时间,懒人投资法,恨不得申请几个账户把几百万都放进余额宝。却懒得花心思时间去寻找一款风险能接受,收益高三倍的信托投钱进去。5%左右的收益率大多只能抗通货膨胀,10%以上财富大概是七点多翻一番。所以投资要保持最大利润。
2.能力圈
风险不可避免,投资者着眼点不是客观风险。“以我为主”才是秘诀。你跟卖菜的大爷说今天菜场白菜卖100块一斤,肯定少不了他。这就是所要具备的识别虚假信息的专业能力。投资就是认识自己的过程。
3.持续投资
巴菲特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把自己和他人的钱拿来投资。从6岁开始卖口香糖攒钱。送报纸,大学前已经攒了不少钱。后来用身边人的钱投资,收购保险公司,用保费投资。所以一切投资落在持续二字上。
4.保住本金
没有人保证投资稳赚,但可以做两手准备。不仅分析成功的可能性,还要考虑亏了怎么办。提前做好亏损的补救措施,保证本金安全。例如分散投资,或者留一部分现金,或者有担保的项目等等。
5.择时
投资最忌成为接盘侠。投资行业具有很强的轮转周期,有时股市好,有时债市好,有时楼市好。投资行为最易受情绪影响,投资品涨了就觉得好,跌了感觉还会跌,买卖没有建立在客观分析上。真正赚钱的都是承受压力提前买入卖出的。
那么如何择时?再回到第一个好习惯,花时间研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