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我以为这是一本关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更好的基于事实去进行决策的管理类书籍。读了以后才发现,作者主要是教我们学会用数据,更加客观的去看待我们这个世界,克服人性中天然有的偏见,误解等。

作者是一位学过统计学的瑞典医生,多年来从事全球健康,经济发展研究的专家。在全球很多地方,比如非洲的莫桑比克,刚果,印度等都工作或者访问过。这本书是他和他的儿子,儿媳一起完成的,这样的家庭关系想来都让人羡慕。
本书开篇作者就希望读者测试下我们关于这个世界了解多少,让大家拿出笔回答下13个关于事实的问题,我把这13个问题贴上来,答案我会放在最后。最后我们可以对照下自己对这个世界的了解。

这是上述问题的答案:
1. C,2. B,3. C,4. C,5. C,6. B,7. C,8. A,9. C,10. A,11. C,12. C,13. A
很遗憾,我自己只作对了两题,是作者书中所描述的大多数人的结果,这个结果赶不上大猩猩,因为如果大猩猩随机回答的话大约也会对四题。
而作者认为这个测试结果是因为我们过分情绪化的世界观,对于这个世界,我们经常想到的就是战争,灾害,富人更富,穷人更穷,资源耗竭等悲观信息,而误导了我们的世界观,忽略了实际上世界总体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读完这本书的时候,回头看看我自己这两天所写的《那群人》以及《伊朗新年诺鲁孜节记录》不也体现了对于穷苦人民的观察和思考吗,这些思考可能恰恰加强了我自己不太准确的世界观,世界其实进步比我们想象中的大。
作者创造性的用四个收入等级来描述这个世界,第一级处于绝对贫困,第四级处于相对富裕,其余处于中间两级。

几个对我触动比较大的数据:
1.全球人口预计会在21世纪末到达110亿,但是并不是因为儿童的新增而增加的,儿童的增加其实在几年前已经趋于稳定,全球人口在到达一个稳定以后并不会增加。
2.影响婴儿数量的最重要因素,有很多各种各样的说法,包括宗教,文化等,经常听说伊斯兰教不允许堕胎,所以生很多小孩。作者在大量数据,事实的研究对比后提出,只有收入水平才是真正影响婴儿数量的因素,收入越低,婴儿越多,宗教因素影响并不大。
3.全球疾病每百万人口每年死亡人数从100年前的200+降低到了现在的10;每百亿乘客里程飞机失事死亡人数从2100降低到了不到1,飞行安全性提升了32100倍;今天暴力冲突以及死于暴力冲突的人数处于历史最低点,虽然还有叙利亚战争这样的局部冲突。
作者提出了一系列的情绪化本能(也是第一章到十章的标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
比如针对负面思维,往往更多的坏消息是因为现在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加了,坏事情被媒体等报道放大了,而并不是这个世界变得更坏了。同时,哪怕我们知道有些事情是不好的,也应该学着去理解可能跟以前比在变得更好的。
针对恐惧本能,这个是根植于我们的基因,在历史上对人类的生存有巨大的帮助。但是在现在的社会,对于绝大多数生活在第二级以上的人,往往是高估了这些风险而平添焦虑。作者建议我们在计算风险的时候,除了危险程度,要考虑发生的可能性。在采取行动之前让自己冷静下来。
针对规模错觉,我们需要关注比例,看起来很大的数字,从比例上看和从对比过去看就没那么大了。
在控制“命中注定”思想的章节中,作者提到,我们需要记住哪怕缓慢的改变也仍然是改变,需要我们注意追踪持续的提高,不停更新我们的知识。比如作者的13个问题,估计放在30年以前,我们很多人的答案也许是对的。
针对单一视角,作者建议多自己的检查想法,不仅仅关注那些能够证明想法的案例,更要多与持反对意见的人沟通讨论,发现自己想法子红的不足之处。
为了控制情急生乱,作者建议我们碰到任何事情先不慌,天塌不下来,塌下来也有个高的先顶着不是。而是应该先深呼吸,去了解基础数据,防止采取过激的行为。
文章的最后,作者提到自己为什么不遗余力的用一生时间与无知做斗争,传播实事求是的世界观。他觉得当我们拥有了事实求是的世界观的时候,我们就会认识到这个世界并没有它看起来的那么糟糕。我们也会认识到,我们需要做些什么来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那么,我们一起努力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