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认同了一件事之后,大体就意味着某个执念已经诞生。哪怕认同的事有多么不容易,但之前有多少质疑的声音,现在就有多大依从的决心。
很多时候,执念只是自我激励,更像是给自己打了鸡血。很清楚内心深处仍然是挥之不去的质疑,但迫于形势却不得不给自己一些信心,让自己在虚构的剧情里以为可以上演反转的奇迹。
做加法出现第一位(也是当时唯一一个,几年后我又认识了好几位可能更有力度的与他相同职业的朋友)朋友是认识了大概一年的一位老哥。之所以有机会认识,是因为他加入了我们民主党派,并被安排在我们同一个支部。
说是老哥,但他其实大不了我几岁,只是看起来比较老成罢了。“老成”的只是外表,内在里他其实还是一位热爱生活,比较活跃的的人。因此,自他加入我们支部后,支部平常的好活动增加了不少。很多都是他张罗着进行的,尤其是在对我关照有加的前任支部主任退休卸任后显得更加明显。
事实上,原来的老主任也经常安排一些支部活动,接任者算是继承了这一传统,而作为“资深”支部成员,包括我在内的几位年龄相仿的来自不同领域的人(其中就有几年后帮我们成都打官司的那位律师)都是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尽管不是主导者,但却是活动的主角,或者说重要成员。新主任,一位中科院本地研究所研究员,之所以能够将支部传统发扬光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的搭档——新的支部副主任,也就是我准备拜托的那位喜欢热闹的老哥。
比较频繁的活动已然让我与老哥有很多接触交往,渐渐成了要好的朋友。虽然接触频繁,交流很多,但我很清楚这只是在业余生活层面,大家嘻嘻哈哈的娱乐活动可以无拘无束。但要说到什么工作上的正事,或许他就不会有娱乐活动时候这么用心了。这是性格决定的,并非是他不肯帮忙,是不愿意有多余的麻烦。如果事情出在他手上,还是会帮忙的。
这是我的基本判断,也或许就是为什么在我们需要门路的时候,最开始没想到就在这个部门工作的他的原因吧。
当然,这也是最终又选择要拜托他的原因。
早安,二月十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