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读完加缪的《局外人》。
《局外人》篇幅简短,情节简单,共2部11节,讲述了一个简单的杀人案的始末。
小说以“今天,妈妈死了。也可能是昨天,我不知道” 开篇,从最原始的亲情展开了对主人公默尔索性格的刻画。妈妈应该是世界上和我们最亲近的人,对于妈妈,默尔索几乎没有陪伴,不知道她的年龄,不清楚妈妈死去的日子,在妈妈的葬礼上,没有哭和悲伤的表现,冷漠的观察葬礼仪式,甚至有“想到就要上床睡上十二个钟头时心头的喜悦。”让世俗中的我们感觉不快,更多是的疑虑和好奇。

接下来作者有大量日常生活的描写,写了他与女朋友、朋友、邻居的相处,向大家展现了一位冷漠、游离与社会常规之外的“局外人”。因为和母亲很久以来也没话说,认为“把母亲送到养老院是一件很自然的事”;面对女朋友,爱她吗?他觉得“这种话毫无意义”愿意和她结婚吗?“我怎么都行”“如果她想的话,我们可以结婚”。对待朋友,他看上去无害,但和每个人都保持距离,不追寻也不拒绝,有人求助也会帮忙。但是心灵与他们是隔绝的,当雷蒙问“我们是朋友吗”,他也没有回答。他冷漠,从不追寻生活的意义,忠于当下的生理感受,甚至因为“太阳”的原因,杀了人。
如果说第一部是描写主人公主动选择了生活态度-成为局外人。第二部分庭审的描写,则是更深层次的揭示,"我"一个当事人,在整个审判的过程,被动地彻底成了一个局外人。“他们在处理这件案子时,把我撇到了一边。这一切都在进展着,而我不能有任何干涉。我的命运被发落,完全不征求我的意见。”律师对"我"说:“您别说话,这对您更有利。"

在审判的过程中,作者对默尔索的性格剖析也一层层的清晰展现出来。他种种让人疑虑让人不快的行为好像也有了解释。他是冷漠的,基于他忠于真实的本质。律师问安葬的那天是不是很痛苦,他说“我很爱妈妈,但是这能说明任何问题,所有健康的人都或多或少希望过他们所爱的人死去。”律师问是不是可以说那天控制了本能的情绪,他回答:“不能,因为这不是真的。”甚至庭长问到杀死阿拉伯人的动机时,他也真实的回答:“因为太阳”。
通篇看来,他这种冷漠,置之事外、游离社会常规的生活态度是荒诞的,冲动杀人的原因也是荒诞的,但是法官代表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审判更是荒诞的,整个过程没有对杀人事件展开调查,更多的关注他不知道母亲的年龄,在守灵期间喝咖啡抽烟,葬礼上没有哭,下葬的第二天就找女人等此类问题,甚至成了他是一个罪大恶极的杀人犯的依据。律师质问:“他到底是被控告埋葬了他的母亲还是被控杀了人?”检察官认为这两件事有本质的关联“他怀着一颗杀人犯的心埋葬了一位母亲”,本末倒置,却赢得了听众的共鸣。
对于主人公来说,不迎合,不反抗,不谈意义,不撒谎,这就是他的存在。外界的评判,与我何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