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成不成,说到底还是要看入学考试那一出,终极考验。不过最后竟然还是看教授的心情。
说出来也许你不信,意大利是个比中国还会搞人情这东西的地方。以前不觉得,后来发现中国那套花花肠子走到哪个国家都好使。
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意大利这种浪漫的国度,单纯的理性是不存在的。难道你以为自己在高考吗?人又不是机器。不然发明百度百科干嘛?
我又不是德国人。不懂这手势的请去请教我们的老师。
换句话说其实教授要的就是一种体验,当时爽就完事了。
好比你今天穿了一身帅气西装,走路感觉自己都带风
其实这也和一些审美类的活动有着不谋而合的目标,就拿高跟鞋来说,除了美,还能讲出来任何优点吗?把脚磨破,走不了路,甚至变形,最终导致脊柱弯曲,头昏眼花。但丝毫不能阻挡它在世界上风靡300多年
没错就是我发明了这玩意——路易十四
说回来,如果对教授客气有礼貌,说点漂亮话,那基本上就成功了大半,这和审美活动中的愉悦体验很类似。他可以忽略很多技术,功能等实际的能力。别的先不管,教授:你让我舒服, 我就也让你舒服。
那怎么才能取悦这些的糟老头子呢?
就是带着自己丰富有趣的作品集,并把自己的想法讲的明明白白,如果再能来点添油加醋就更完美了,教授听完你说的觉得上了天“嗯! 这个孩子不简单,孺子可教也。”其实语言是个大前提,如果不能很好的把自己的思路解释清楚,那对于喜爱谈天说地的教授来说简直是无聊透顶,茶壶里煮饺子,一天要看好几十个学生的东西,那时极有可能给你一张回家的签名。教授们都喜欢玲珑的,他们认为很多人性的光辉都在瞎BB当中。不然怎么说他们浪漫呢?
正如“瞎bb中自有黄金屋,瞎bb中自有颜如玉。”国内的教育多重视考试的成绩,而这对于步入发达国家,万恶的资本主义,只会成绩优异是致命的。歪果仁都比较想搞明白你在想什么,有没有什么骚操作。在瞎聊中互相了解,人的价值不就在于那么丁点的感性吗?至于你画的标不标准是不是和真的一摸一样,其实他们一点都不关心。而想要骚气那肯定源于自己的兴趣,如果做的事情和9年义务教育的数学一样,那我想谁都提不起兴趣,更别说要问你对数学的理解了。
当然,如果你不善言辞,看见教授就腿软也不用太担心,毕竟教授见过了太多不喜欢聊天的中国人。
这样的中国人形象已经脸谱化。你可以把自己核心的的想法写在作品集里面,作品集做的有点趣味,加些设计感,教授很吃这套,在美的东西上面十分没有抵抗力,就是喜欢看表面上肤浅的东西,
之后加上自己一点点三脚猫的意大利语就足够让意大利教授点头了。可能他在你的描述里看到了一些思考的过程,或许在他看来不是什么新颖的东西,但对他来说确很珍贵。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并把它说出来,其实不管对错,好坏,教授都能理解到你的用心,而这种专注于美的追求,就是他认为学生最重要的东西。
最后祝大家都能入学自己心仪的学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