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接触《被讨厌的勇气》时,本以为是一本深奥的哲学书,打算大概了解一下也就可以了,但慢慢读下来,由衷地被内容吸引住了,甚至在有些地方,读到了某些特别的内容后,不由地扶额长叹,这不就是我所面临的困境么,这不就是我现在的生活方式嘛。所以这本偶然间遇到的书真的带给了我很不一样的体验,颇有点顿悟的感觉。
本书一开头说的问题便是“改变”。你真的想改变吗,你有改变的勇气吗?这也是困扰我的问题,同样作为一个不善交际的人,参加大型聚会觉得无所适从的人,一直在想我要不要做出改变。之前我也一直用我可能天生就是这种性格,或者我一直都这样这些论调来试图安慰自己,这可能也是书中所否认的“目的论”吧,为了让自己不面对人际关系,从而找原因来使自己逃避现实。这点可谓深戳我的痛处。
而书中接下来说的观点便是“一切烦恼来自人际关系”,这也是我很认同的观点,毕竟如果世上只有自己的话,哪还会有这么多的问题。既然逃避不了,我们就要勇敢的去面对,同时处理好人生的三大课题“工作、交友、爱”。
1.人际关系中,我们应该做到为自己而活,不满足别人的期待。没有必要去获得别人的认可,否则我们就会考虑别人的眼光来期望获得别人的期待。
2.同样,别人也不必满足你的期待。我给你提供帮助,就一定要得到你的感谢吗?借这个问题,可以提出“课题分离”这个观点。帮不帮助别人,这是我们自己的课题,我们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也应该主动热心的帮助别人。但如果接受你帮助的人对于你的帮助一声不吭,哪怕一句感谢也没有,我们有必要因此而生气吗?如果你因此怒发冲冠,并由此产生“再也不帮助别人”的想法,那你就是没能很好的做到课题分离。因为,要不要道谢,这是对方的课题。“不满足别人的期待”意味着自己只需要做好自己的课题,而“不期待别人”也就意味着你也不应该去干涉别人的课题。
3.我们不必获得他人的认可,同样,你也就需要拥有被讨厌的勇气。有人讨厌你,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没必要因此而郁郁寡欢。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成为极度自私的人,因为极度自私是以自我为中心的,阿德勒心理提倡的并不是这个,同样也不是说要建立一个没有人情味、冷漠的社会。我们应该遵循的是我相信我有能力,所以我可以做到自立;人人都是我的伙伴,所以社会可以和谐共处。将自己放到一个更大的共同体看问题。不把别人看成竞争对手,而把“理想的自己”作为前进的目标。保持适度的自卑感,让自己不断进取。悦纳自己,将目光放到如何利用已有的东西上面。用“感谢、鼓励”的态度与他人建立平等的横向关系,将对自己的执着变为对他人的关心,学会信赖他人。
人本身的存在即具有价值,希望大家都能拥有被讨厌的勇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