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蓄须》是一篇略读课文,周三下午,导入新课之后,从课前导读里找到本课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我把导学单发给孩子,让孩子们边阅读课文边思考,小组交流、合作借助导学单上的提示完成导读单一。
二十多分钟过去了,没有一个小组填完表格,填写出来的内容也并不简洁,我告诉自己,别急别急,第一学期,慢慢来!
周四,我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再次读了课文,又给出五分钟梳理表格内容。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全班交流。
首先,这节课有值得表扬的地方:1.书写字体大了些,书面整洁了;2.知道仿照例子根据人物进行概括;3.知道提炼关键词;4.上台,举止也都大方了些。
在汇报期间,我一直在鼓励同学们要主导课堂,我一直强调,课堂是他们的主阵地,我只是一根线,他们是珍珠,一条项链的价值在珍珠,不在线,珍珠要努力发出自己的光芒。我示范、引导他们用发言体系把话说完整。结果,让他们回忆22课学的方法概括多事件的文章的主要内容时,又是全军覆没,要知道当时我把要点写在黑板上,让他们抄在书上还读了。我只能再次告诉孩子们:语文的学习,听、说、读、写,听是第一位!听!倾听!多么重要!
本来一课时应该完成的内容,而且是通过自学就应该完成的课程,两课时还没有完成,想告诉他们答案的时候,我强迫自己忍住,慢慢来,一口吃不成个胖子!
下午第三节课,在拓展阅读链接《难忘的一课》时,先让学生读一遍课文,建议完成两个任务: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体会反复出现的句子。
在全班交流时,我换了个方式来引导,效果还是不错的。
首先,指名陈雨欣回答:文章写了几件事?什么事?第一件事是什么?
然后,要求其他孩子抛开课本,从陈雨欣的回答中提取信息,辨别主次,进一步更简洁概括第一件事的主要内容。依照这个方法,概括第二件事的主要内容。最后,用事件串联法概括全文主要内容。
有了《梅兰芳蓄须》导学单二的学习,有了民族精神相关词语的积累,体会三次出现的句子“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就容易得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