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七八十人在外地出差,由于工作性质特殊,除了两个20多岁的小姑娘,其他都是男性。或许是物以稀为贵吧,这两个女孩也自然成为大家的焦点。
A姑娘人漂亮,性格活泼外放,见人总是很热情,看起来人缘很好。爱跳舞,尤其擅长街舞,经常兼职舞蹈老师。
B姑娘,相貌平平,平时话不多,说话比较慢,见人爱微笑,存在感较低。
两个姑娘在不同的小组,每组都是四个人,A是她们组的组长,人漂亮,能力也强。
刚开始,大家都比较喜欢A,她能很快跟大家熟络起来。然而渐渐的,大家却更喜欢B了。一天,当A在通勤车上想要邀请大家吃饭的时候,大家居然都以某种理由拒绝了,没有一个人去。而B大家觉得相处起来很舒服,下次吃饭还是会叫她。这是为什么呢?
仔细想想,A姑娘出门必化妆,本来女孩化妆挺好的,但她的妆太浓了,不太适合通勤,且穿着感觉比较随意,有时甚至觉得不够得体。对比之下,B没有A姑娘漂亮,平时虽不化妆,但把自己收拾的干干净净、利利索索,穿着得体,给大家的印象比较好。
A姑娘平时经常丢三落四,对她的一个印象就是这个姑娘又在找东西。平时没有多想,现在想来,这种行为给人的潜意识是这个姑娘不靠谱。B很自律,一般晚上十点左右就睡了,平时会适当的拒绝晚上出去吃饭或者喝酒,虽然她的酒量很好。
A不太会说话,或者说话不太注意场合,让听者不舒服。说的好听是性格直爽,不好听是不尊重人,情商低的表现。用一句现在时髦的话就是“这个姑娘没有遭受过社会的毒打”。她的搭档换了好几个,最后一个是一个性格很包容的老大哥,所以工作还能进行下去,换过的搭档微信直接拉黑,双方从此不说话。这犯了一个忌讳,作为小组长,不能跟你合作的人成为朋友,且频繁换搭档,在一个大团体中,比较影响口碑。
A姑娘经常说话不算数,虽然是一些日常小事。
比如,别人给她推荐一家好吃的店,她就开玩笑的让对方带她去,别人吃饭叫她,她又拒绝,说是没档期,事后又说人家吃饭不叫她。次数多了,难免让人反感。
又比如,有一次,所有人都在车上了,就等她一个人,等到她终于上来了,没先说抱歉,耽误大家时间了,却直接开始找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一个老同事实在受不了,问她没吃早饭吧,过去后给她点饼干,直接打断了她的各种理由。她终于停止了各种解说和抱怨。其实,最好的做法是上车后说一声抱歉,然后就安静下来,最好让自己没有存在感。大家其实都能包容的,年轻人偶尔睡过头了,正常。反而是她不停的找理由让所有人反感,有些人还要在车上补觉呢。
A没有团结好自己的组员,说话时经常被组员补刀。而B就不一样,B组成员都有意识的保护B,有人说B时,B组整体都会上去挺B,而且出去喝酒,B组成员也会很注意保护B,再加上B本身情商在线,所以B是想喝酒就喝,不想喝就不喝(B是海量,男的也喝不过)所以口碑不错。所以,大家聊天时A就容易被人怼,而大家对B说话就很客气,至少是尊重的。
A没有团结好自己的小组,就没有自己的基本盘,她想请客,本组人她都不叫,这让别人怎么去?而且你约人吃饭老是在通勤车上这种所有人都在的场合,而且男的也不敢和她单独出去吃饭呀!
人是群体性生物,想在群体里待的舒服,还是应该了解一些群体性的基本规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