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像是一场一响贪欢。
假期可以理直气壮的卸下那些责任和期待,没有一直的假期和上班时间,在承担责任和苟延残喘之间交替。
这个春节半个月假期,我们往返了中国的东西线,跨越两千公里的距离回家过年,这可能是大多数中国人的过年模式。哪怕千里迢迢,哪怕时间仓促,还是保持过年回去的习惯。
冬日都是无所事事的闲玩,农村娱乐更少些,麻将牌桌不停歇,火盆烤火闲聊围坐,准备一桌又一桌饭菜的女人们,年轻一辈沉迷手机游戏,更小一辈成团疯玩,只有端坐火旁的老人孤身一人。
奶奶是,外婆是。
他们都是年近八十的老人了,这样团圆热闹的节庆里,可以儿孙满堂齐聚一屋,对于他们来说是一大欣慰,年头年尾可能就这么一次。而年轻一辈的人回家过年却失了最初的陪伴,真正的有效的陪伴。
坐在一旁看着满堂闹热的老人,像是和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之间隔了一道厚厚的门,推不开也出不去,他们留在了时间里,坐在一角孤独的衰老。
想到此就觉得有些难过。
爷爷去的早,奶奶一个人守在越加寂寥的村子里,一晃都十年出头了。
外公也走的早,外婆一刻也停不下的忙碌着,闲不下来一颗操劳的心,尽管她的身体已经越加迟缓,反倒是越忙越乱。
她们没有亲身体会过这个时代的便利,也没有机会去看到这个世界之大,她们的生活世界固守在一隅,而我们,去无法真正的改变什么。
当有一天,你的孩子都长大了,他们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她有了亲密的丈夫和孩子,他有了心爱的妻子和孩子,他们都将拥有更多的世界。
尽管现在社会越来越注重和强调个人,但中国还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社会组织结构。在传统的社会结构里,夫妻是核心。父母注定成不了最重要的人。
现在我们有很多的机会和条件去自我成长,有独立的自己,也在努力寻求生命的意义,有更多的机会去体验不同的经验和人生,可是,她们没有。
我们在这样的时代里有那么多方式方法去抵御不可避免的孤独,她们没有。
如果有一个风雨同舟的人一直陪着,夫妻相守一生,那也是莫大的福气。可她们没有。
我想到这里,难过之情越加深沉。
她们是一代人的微小个体的缩影,她们是时代最快淘汰的人,成了黯淡的背景越来越淡,像是注定的遗忘。
想想,都觉得不寒而栗。
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千里迢迢的回家一趟,可能只能陪着吃几顿饭,围着火笼烤一回火的时间闲聊问候,附和她的话题听她絮叨家长里短。
节假日一过,满堂热闹散尽,只留她们固守一室清冷,徒留一盆燃尽的碳屑。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时光却毫不怜惜的继续在她们衰老的身体上刻下痕迹,白发更白,弯腰更弯。
多年之后的我们,又拿什么抵御孤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