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再热衷于各类毛绒玩偶和各种可爱的摆件。家里的玩偶都被逐一收起,取而代之的是不过多凌乱的摆设。也许吧,孩童时期缺失的女孩儿的玩具已然在日后得到了满足。如今,我已不再渴望玩偶。
岁月越沉淀,越喜欢那些素色耐看、质感优良的物件。
前些日子,教主推荐了几本书买了来翻看,其中有一本是岩崎朋子的《筑巢记——把生活慢慢修正成喜欢的样子》,薄薄的一本小册子,文字很少,图片较多。作者一开始也是朝九晚五的工作族,后来发现自己真正热爱的是原木家具创作,因此开了名为“巢巢”的小店。就那样穿着舒适的衣服,打理着喜欢的事情,日子过得慢悠悠而满足。
令我触动的反而不是她设计的原木家具,而是她提到的亚麻制品。她用的浴巾,地垫,床品……几乎所有需要用到布的地方都使用。她说亚麻制品是看似粗糙却越用越喜欢的触感。
是的,不似其他柔软如婴孩触感的布料,亚麻的最初是略带些许棱角般凸凹的手感。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手洗一次又一次的涤荡,渐渐蜕变成熨帖的柔软。
这柔软不是驯服的柔软,不是颓靡的柔软,不是即将破败的柔软,而是与人心神合一的柔软——带着岁月的温柔和如玉的懂得。
买了两条同款同色亚麻浴巾,闺蜜生日送一条,自己留一条。不知为何,这亚麻物件竟会令我升腾起莫名的小心翼翼和期待。等待与那样柔软的她相逢,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许是年纪越大,越不再钟情于即时就会消退的人和物。
知长久作伴,灵魂栖息最为重要。
整理物件的过程就是整理人生的过程。按照古典老师的说法,不舍得丢弃早已不再有用的物品代表对过去的迷恋,不愿面对现在。而过分囤积未来的物品代表对未来的惶恐。从这个意义上说,我是那种不过分囤积物品,舍得丢弃旧物品的人,代表面对现实。
与物品建立一种基于情感而实用的维系,好像是与慌乱的自己和嘈杂的世界握手言和的决意。
我很欣赏在出租屋里也把日子过成诗的人儿。那句话说得好:房子是租的,但日子不是。
所以,当闺蜜说不舍得我送的亚麻布用来当浴巾而用做他用,我只微微笑了。是了,同样的物件在不同的人手中会幻化出万种风情,也彰显了不同的生活态度。
从前,在我八次住宿舍和租房的经历中,没有哪一次是将日子过成“凑合”。我不停地折腾已是常态。但是,一盏橙黄灯光的台灯,灯下的阅读带给我的安宁只有自己知道。
把日子过成喜欢的样子,其实是把自己过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有物可恋,有人可念。人生岂不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