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花痴豆腐 | 来源:发表于2018-01-17 17:13 被阅读0次

     

      逐名谋利的时间久了,是人会累,累了渴望安宁。这些渴望安宁的人,总会想去寻找一个地方,一个能够让自己脱离人群,结交孤独的地方。那里有青空、也有彩云;有青山,也有花园;有野兽,也有昆虫;有蔬菜;也有水果……总之,大自然该有的,那里都有,当抵达如此理想境地,他们可能随心所欲挑了个位置,又随心所欲站着、蹲着、坐着、躺着,然后拥抱风景,尽情呼吸,有风听风,有雨听雨,希望借此安宁的时光,暂时逃避或者忘掉世上所有的忧愁。

        有人说:人生本来不易,逃避只会更不易。对此我不能同意,逃避可有逃避的妙处。因为我时常这样安慰自己,人不能总活的太累,适当的逃避一会儿,哪怕只是短短的两三分钟,也可能因为这么点时间,而换来安宁;安宁可使我于无声中养生,于无声中沉思,于无声中生慧,于无声中感悟。                 

    寻求安宁,并非寻求庸碌,其实也是能有所作为,有所创造的生活方式。在古人看来,天下万物生于宁,也归于宁。无论是儒家的“修身养性”,道家的“炼气修心”,还是佛家的“六根清净”都没有不是从安宁开始。而人心不宁,则无所安;人心不定,则无所守,这是说一个人安宁不下来,便像一个家庭少了主心骨,少了主心骨,家不能成家,人不能成事。

    将活着比作一道关,这道关充满危险的荆棘,人类永远在为一个又一个的逃生出口,而绞尽脑汁。可是,如果我们无法苦中作乐,无法及时调节心情,必将因此坐卧不安,心力疲惫。我想与其痛苦烦恼,倒不如效仿古人凝神静坐,一切顺其自然,有道是“无为自化,清宁自明”。在这样的状态,以不变应万变,人是草,是木,是能与自然,与神灵相知相通的生命。

        陶渊明诗中描述的“归园田居”,让置身安宁成为古今世人心驰神往的享受。在今天完成现代化建设的21世纪社会,这种享受已经变得奢侈,能拥有“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光景变成难得可贵的梦;不过,倘若能清心寡欲,淡泊名利与物质,其实不管身在何处,不管弄不弄风雅,均与回归自然无异。陶渊明出世隐居,编篱采菊能说“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你俗务缠身,避不开车马喧嚣也能说得。所谓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心若肯安为人,宁于世,哪里会享受不得“归园田居”的愉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upu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