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衰老脆弱、不再有能力保护自己的时候,如何使生活存在价值。。”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对未来要面对的父母老去甚至可能生活不能自理的情况日渐恐惧起来,加上爸爸这些日子为爷爷在医院奔波,一个人照顾爷爷的饮食起居,每天守到快凌晨才能回家去睡觉...这个现实让我更加恐惧自己未来的处境,觉得自己一切都还没有准备好,觉得自己离这种能力还差很远,为了克服和缓解这样的焦虑,我在网上搜了一些关于死亡与养老的书籍,想通过书本看能否得到一些方法或者心理上的安慰,即便有时候也觉得自己想的过多了,可是老去是一个注定会发生的事情,没有人能够逃避,所以我只能尽可能的去想解决办法做好准备。
本书的作者是一名医生,全书对美国的临终医疗,临终护理,养老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对医患关系中医生所处角色进行思考,对社会养老机构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最后对面对人生最后阶段的生存价值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在对这三个方面的讨论研究中,作者通过一个个生动真实的人物经历慢慢给读者给出了对问题的解答,而我也在这些深刻动人的真实人物经历中,得到了一些建议,而这也确实缓解了我的焦虑。
书中对医患关系中美国社会现今医生的几种类型进行了剖析,将医生分为了三种类型:一种是“家长型”模式,也就是医生拥有全部的权威,病人只能被动接受;一种是“资讯型”模式,作者形容这是一种零售式的关系,医生负责提供信息,病人负责做决定,但病人常常很茫然,很难作出正确的决定,最后一种是“解释型”医患关系,也是作者最认同的一种类型,即医生和病人共同做治疗决定,为此,医生要充分了解病人的治疗目标、生命愿望,然后努力帮助病人实现。但是“解释型”的医生无论在哪个国家都是稀缺的,现今的医生或许大概率都是前两者的类型,文中作者说现代医疗中,医生面对重症病人以及老人往往只是考虑医学上的技术手段,一味只想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而忽略了病人的生存质量,这种情况往往导致病人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苟延残喘的死于疼痛和毫无生存质量的痛苦之中,这个观点在我阅读时对我的冲击很大,我相信如果是职业是医生的人,在看到这一处也必有触动,我很希望我们国家的医生解释型的能多一些,能以病人为中心,除了关注病人的病情,还能更关注病人的目标和愿望。
解释型医生最重要的方面便是要懂得和患者进行“艰难的谈话”,所谓艰难的谈话作者讲述了与姑息护理专家苏珊·布洛克的对话,苏珊说,大多数医生认为,讨论绝症的主要目的是决定病人想要什么时,医生往往只会着力于陈说事实和选项。但是这是错误的,苏珊说,医生最主要的任务应该是帮助人们应对各种汹涌而来对死亡、对痛苦、对所爱的人、对资金的焦虑。医生应该了解对病人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这里苏珊讲述了关于他父亲的故事,在父亲手术前的晚上,苏珊问父亲为了博取一个活命的机会,你愿意承受多少,以及你可以忍受的生存水平,她的父亲回答说如果我能够吃冰淇淋和看足球转播我就愿意吃很多苦。晚上她的父亲进行手术时医生说必须再做一次手术,只有三分钟进行决定,这个时候苏珊明白父亲自己已经做好了决定,于是问医生,手术后父亲是否可以吃冰淇淋和看足球转播,医生说可以,于是手术继续顺利进行。这个故事也给我很大的启发,原来了解病人的意愿才是最重要的,如果苏珊不曾与父亲进行艰难的谈话,了解父亲的意愿,那么在这三分钟的决定里,很有可以每一步都是日后的悔恨万千。
书中对美国社会的临终护理与养老进行了探讨,主要围绕的依旧不是生存的问题,而是生存的价值问题,也就是如何让老了的我们保持生活的质量,作者介绍了美国很多的养老机构就是一个与监狱性质相同的机构,定时定点吃饭,吃药,睡觉,强迫性的活动等等,人在里面被机构化了,那么更好的养老机构护理是什么样子的呢?书里面也说了真实的例子,其中有一个我印象深刻,大概就是在疗养院提供服务的基础上,社区会提供单独的住房,病人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装饰自己的房间,按照自己平时的生活习惯进行生活,只是在需要的时候服务人员会上门进行例行检查,或者辅助服务,这里作者强调,这样的方式让护理提供者明白,他们在去服务时,进入的是别人的家,相比普通的养老院,这里的权力关系改变了,从而引发的服务者与被服务者的心态上转变是重要的。这点对我的启发也很大
读完书后,我最好奇的是我们国家在养老及临终护理方向上是否也有这样的临终服务机构,特别希望我们国家以后也能发展出这样的机构模式,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除了拼命强调生育的同时是否可以分一些关注在老年人身上,毕竟我们都终将老去实,真希望医生和护理机构的人能看这样的书,因为在老的问题方面,他们也是重要的一环,甚至是决定性的一环,我深深的希望我们国家可以开始兴起这样的临终护理机构模式,是老人的福音,同时也是面对养老压力焦虑中年人的福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