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2978807/f648b4188e92dd2a.png)
此桩情事,虽说已是秋天,有些晚了,可终归还来得及。“晚秋”既指四季的时间,又代指曾经的那些知青少年们已到不惑之年。这时候的情爱观也确实值得我们探究一番,不只是因为时间,也感叹能迈出的勇气。
“凤去遥遥又几年,
至今人盼不还山。
只愁孤独凰无伴,
且在风尘旷世间。”
大盟手写的这幅字挂在自家那8平米的小屋里,用凤凰指代自己与李月,凤去不还、凰孤独无伴,恰是大盟内心的写照,也是他们能重新走到一起的前提。
为爱远走,又为爱留下。如今的李月随手可得美国绿卡,事业有成,财力富足,是典型的成功人士,与大盟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众好友都不解为何她要回来找大盟。借用李月自己的回应:“很简单,大盟的身上,有着一股舍身助李月的精神”。李月把手一摊说:“我只举两个关键例子。一,上山下乡的时候,以他家的条件,他完全可以留上海,只因我决定去插队了,他毫不犹豫把工矿名额让出去,随我一起走了……”那时候还只是朦朦胧胧的恋情,其二就是在知青返城的事情上,大盟毅然决然的放弃上大学的机会,把这个机会给了李月。这两件事情在当时来说都是足以转动命运的齿轮的重量级机会,无一例外,大盟全都给了李月,只因为他爱她。
历经半生,归来仍旧如故。什么是爱?这部小说令人感叹的是他们还是向往着最初的爱恋,他们还是深懂彼此的。人到中年,回首半生,还是希望跟自己爱的人过下半辈子。什么也不图。就如其他人只看到了李月如今的成功和不菲的身价,只看到她身上熠熠闪光的外在表现,只有深谙李月性情的大盟,才在一起没待多久,就深切的理解她了,他懂得她是吃过一些苦头,才取得后来的成功的。他懂她。而李月在知道大盟有过一个性伴侣之后也是绝口不提,只说只要跟她在一起后断干净即可,双方约法三章都不去打听以往的情感生活,他不提她离过婚的儿子与丈夫,她也不计较他的钟点工女友。
一切都正正好,他们都很通透又勇敢。李月在经济上已经很富足了,她在国外经历了糟糕的婚姻,她很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一份爱,一份纯粹的爱,只想找一个知冷暖的人安安稳稳过日子,其他的有没有物质基础、有没有过女人,她都可以忽略,大盟都说没想过她这样看的开。她又是聪明的,她曾在找大盟的时候在他家碰到过那个钟点工洪石榴,她也猜测那个人是不是大盟的女人,但她没有再追问,当她得知洪石榴在老家有困难问大盟借钱时,她甚至让大盟给她双倍的钱,这样洪石榴就可以安安稳稳的留在乡下开小店过日子,她和大盟的生活也就稳下来了。
而大盟想要的也是精神相通的爱人,他是个好男人,在对李月的那两件事就可以看得出,放在当今社会上也可以说得上是“纯爱战神”了。当年发生让名额的事情后,在知青圈里都传开了,大家都说大盟这样的男人,哪个人嫁给他都不会错。他曾经想跟钟点工女友结婚,因为发生了关系,他没想过推脱责任,从世俗的观点来看,他是个负责的好男人。但他说到底还是喜欢李月的,洪石榴是他无望生活中的一味调料剂,他们相互有着身体上的需求,但没有精神上的涉及。而李月是他的白月光,只是如今的自己穷困潦倒,只能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他为与她在一起也是迈出了勇气的。没有大男人的硬撑自卑,没有为了洪石榴而藕断丝连,一切都处理的妥当体贴。
这种中年人悠长的长达半个世纪的恋爱,以一个作家朋友的口吻描述出来,文字很平淡但回味无穷,作者也用寥寥几笔提及当今的闪婚、当代年轻人对爱情的态度,想来也是不怎么认同对感情的草率行为。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守住初心,收获爱情,找到自己灵魂可依的人,少一些外界对情感的干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