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幸在年轻时生活于巴黎,那无论你在哪里度过余生,巴黎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场流动的盛宴。”——海明威
![](https://img.haomeiwen.com/i1858403/39c7053ed5dec9e2.jpg)
年尾时候,我在对山书店买了海明威的《流动的盛宴》,张佳玮翻译版的文字读起来非常流畅,且幽默感十足,比方开篇海明威在“爱好者咖啡馆”写作,偶见一位美丽少女时其心理活动描述翻译之一,“我看着她,她撩到了我,让我兴奋起来。”这个“撩”字简直感染到我,仿佛此刻我就坐在海明威旁边,嘴角上扬暗自发笑,哈,我看出了你这个家伙的粉红心思,并且在他回过神儿来的当口会建议他:“嘿,我的朋友,哈德莉(海明威第一任老婆)可以陪在你身边,那个少女可以写进你另一部小说里,安排个偶遇吧”。总之,读到类似的句子时,觉得作者天真可爱,没有丝毫油腻味道。这里要感谢张公子,通过高超的翻译技巧,侧面展现了一个俏皮的海明威。
本书涉及到其友人斯科特 菲茨杰拉德夫妇的比重较其他人物更多,从作者的讲述中可以窥见《了不起的盖茨比》此书的缘起(斯科特与其妻泽尔达被第三者插足的婚姻),美丽的爱情就像隔岸隐约闪烁的绿灯,在环绕的雾气中穿行,不断接近生活的真相时,幻境破裂,如梦皆空。苦痛不是毫无意义,它往往诞生一部伟作,以便使那些感受到强烈痛楚的人有倾泻口。除此之外,在故事上,写斯科特的篇章无聊至极,基本都一目十行扫过去了。关于另一友人艾略特的故事则有趣的多,作者海明威和其好友艾兹拉专门成立文人会,参会者每人都从挣的钱里贡献出一部分,让艾略特脱离银行有钱写诗,而作为文人会的成员,海明威写到他当时精力十足地奔走筹款就是为了实现最大的愿望——是看到少校(艾略特)昂首阔步地走出银行,成为一个自由人。但这场善款的结局是,被海明威都拿去了昂甘赛场赌马,输得差不多精光。
我最喜欢海明威和哈德莉在一起的日子,那应该是本书中最好最让人快乐的日子了。虽然经济拮据,但毫不阻止他们享受生活的一切,甚至是不计后果游戏人间,那种恣意的人生态度体现了一个作家对自己才能的自信,以及社会氛围的友好和宽容。他们在手头宽裕时一起共饮用蜜思卡黛葡萄酿就的白葡萄酒;一起共享世上所有能借到或能廉价买到的书;一起在塞纳河畔散步光顾“神奇渔场”;一起拜访他们的朋友斯泰因小姐,以及面对后来与之莫名其妙的断交;一起参加各种文人会;一起探访冬天的瑞士山,到弗拉尔贝格滑雪,尽管时刻面临杀人如麻的大雪崩;一起到赛场赌马,赢得盆满钵满,或者亏得血本无归,然后共同戒赌,甚至后面的戒酒操作......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第三者的插足,或是换种说法,海明威未能抵制住另一个女人的吸引,他和哈德莉最终以离婚结束这段在巴黎的神奇时光,从此之后的巴黎也不再是巴黎。他们遇到爱人,就去随性度过了有爱人的日子,无论何时一定还有人相爱,或者只是去爱别人,爱上许多人,但我们最期待的结局是爱人手握之锁只开一扇门,然而惊吓往往是常事,惊喜常常变成憾事,作品写到深情处,那些于己无关的事竟然最打动人心。
他在篇末《巴黎从来没有结局》中写到:“...巴黎从来没有结局,生活在巴黎的每个人记忆各自不同。无论巴黎如何改变,无论什么困难,无论如何不易达成,我们总是要回去:那总是值得的,无论我们带去什么,我们都能得到回报。这就是早年巴黎的样子,那时我们非常穷,但非常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