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你可曾见过明朝时的长江?

你可曾见过明朝时的长江?

作者: 一只小天 | 来源:发表于2020-03-16 09:26 被阅读0次

六百多年了。

长江奔流,山川安在否?

谁还曾见过明朝时的长江呢?

谁人堪称临江仙?

唯有回归笔墨点卷,如诗如画,若隐若现……

此番就借杨慎笔下一首《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重观明时临江边。

歌咏长江之诗词,从古至今畅谈不绝。我喜欢上这首词,首因三字“临江仙”。

“临江仙”是我最喜欢的词牌名。

词牌,即是词的格式名称。词,又称长短句,兴起于元初,有一千多种格式。这些格式成为词谱,为了方便记忆和使用,便给它们取了名字。而这些名字就是词牌。

根据字数,将词细分。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乃中调,91字外是长调。杨慎的这首词,便属中调。

因各家叫法不同,有时候一个词牌会有几个合用的格式;有时候一个格式又会不同的词牌名。

“临江仙”这一词牌,缘起唐代,是当时教坊的取名。它就有许多别名:“画屏春”、“鸳鸯梦”、“瑞鹤仙令”、“玉连环”等。读来仙气十足,甚是悦心。

以“临江仙”作长江之词,自是十分应景。想来,杨慎先生也当借此自喻一番淡然超脱。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此题一出,画卷中江声骤起。

诗词中,常用以实写虚,以景抒情。“长江逝水”,又或“时如逝水”。把这时间的流逝,比作长江逝水,声势浩荡永不回头。

永不回头的时间,让我不禁联想到岁月长河,也就是历史。不由心中生疑,词人是从何时何地,又为何发出如此感叹呢?

就让我们从杨慎先生的故事说起,逐一揭秘。

杨慎,四川成都人,明朝著名文学家、官员,是明代三才子之首。他的父亲杨廷和,是明朝中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历仕四朝。

杨慎的仕途之难,便要说到这“大礼议”事件。

“大礼议”是指发生在正德十六年(1521年)到嘉靖三年(1524)间的一场皇统问题上的政治争议。

当时,明世宗登基不久,便跟杨廷和、毛澄(历礼部尚书)为首的明武宗旧臣们以皇统问题上发生争议和斗争。

内阁首辅杨廷和为首的“继嗣”派要求世宗改换父母。受到明世宗器重的重臣张璁,以明武宗遗诏为利器,打破了张庭和一手操纵的廷议,确保明代法律的尊严和政治秩序,开创新局面。

一朝天子一朝臣,成王败寇,史载如是。

杨慎和他的父亲,便因涉及“大礼议”,双双削职。嘉庆三年,杨慎因罪被派往云南防守。

他写这首词的时候,便是被贬至云南后临长江逝水所作。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长江浩荡,或许,他的心境也是开阔磅礴,卷起怅然,在时间流逝中一去不复返。

这一句,“淘尽英雄”,可见我再见题目时,对历史的联想是正确的。这是一首咏史词。这英雄二字,无所特质,泛指类人,当同是词人的自喻。

浪花将英雄洗涤一空,长江水滚滚向东,流逝了时间,成王败寇皆成空。

消逝了时间、英雄,那什么又会是永恒的呢?读来越发回味无穷。

逐字往下,“是非成败转头空”。无奈又潇洒,功成名就后,照样也会失落、孤独。

短短几句,画面感却十分强烈,慷慨悲壮,高原豁达。词人心境,可见一斑。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词人果真也在思索与“流逝”相对的“永恒”。

在我畅想的画面之中,词人看着长江流水浪花,青山就在四周,红阳印证着日夜更替。

那些历史更替,英雄成败,长江后浪推前浪,不断消逝。只有这山川常青,太阳照样日复一日的升落。

既然会逝去,那又有什么可以争?杨慎面对长江,回顾自己的人生,在虚实时空、历史中,寻找着答案。

这一切深意,皆在词中。上片言尽,且往下看。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

此处的“白发渔樵”,真的是说当时词人看见的樵夫、渔翁吗?

一句“惯看秋月春风”,便知道,这里又是一出以实写虚。

光是看到一个白发渔翁,词人是不知道这些人便是在长江看惯了岁月流转的。

“渔樵”两字也颇为讲究。在词牌的位置和语境来看,是当做动词来用的。即“隐居”之意。

由此可见,杨慎先生实际想特指那些隐居不问世事的人。

我想,这里词人写的是观景时眼见的渔翁,更是心底那个自己。

高山隐士,淡泊名利,解脱纠葛,又隐隐有些看尽世态炎凉的超然情怀。

“一壶浊酒喜相逢。”喜相迎,自是遇见了知己,把浑浊凡事都倾倒进浑浊的酒里。

这句读来,有些自得其乐的意趣,回归理想生活中的情趣。

我们不知道词人最理想的生活是怎么样的,也不知道仕途对他来说的遗憾还残存几分。

但从下片词句,短短三句话中,感受到词人依旧追求美好理想,乐于生活,淡泊超脱的襟怀。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从古至今有多少事,都在这笑说谈资中,说说且过。

一个人真正的死亡,是世间彻底遗忘,再没有他存在过的痕迹。不知后事,一句笑谈,道尽了此番感叹。

不经回问,仕途对词人来说还有遗憾吗?

或许,确有遗憾。越是说不在乎的事情,越是在乎。

遗憾是遗憾,但绝不会耿耿于怀,也不愿郁郁寡欢,就让往事都赋予谈笑间吧。

词人也借此态度形象,解答了他个人对上片“流逝”“永恒”中抛出的疑问和感慨,上下呼应。

读完全词,重回开头,词人渴望如仙人般泰然洒脱的形象,越发鲜明。

慢慢读来,画面逐渐展开:

江水奔腾流逝,英雄更替游走。老翁在长江岸边游离,经历了岁月春秋,一壶浊酒喜迎知己。从古至今有人多少的事情,都这样付诸在谈话笑语之中了。

整首词从时、空、人、事的感悟之中,相继展开。

上片:面对流逝,面对那些变迁,当然还是要坚持自己的理想抱负,追求英雄气概,追寻自己永恒的价值。何必趋炎附势,随波逐流。

下片:那些遗憾不甘,拿起放下,抵死纠缠,不如释怀淡然。依旧喜逢知己,乐于生活,在生活意趣中寄托理想,大彻大悟。

至此,便说尽了我思索中,这首词所要表达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仙风傲骨,为之所求。

一曲词中,诉尽衷肠。

缘自这首杨慎先生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你是否也得见了明朝长江的一处景致?

以古观今,重回诗词,确是妙趣无穷。

一词赏罢,得贤再来与君言。

文中图片来自网上

相关文章

  • 你可曾见过明朝时的长江?

    六百多年了。 长江奔流,山川安在否? 谁还曾见过明朝时的长江呢? 谁人堪称临江仙? 唯有回归笔墨点卷,如诗如画,若...

  • 你可曾见过夏日落雪?

    你可曾见过夏日落雪,你可曾见过负一层的蓝天,你可曾见过楼下古城,你可曾将长沙的“港味儿”…… 在长沙有这么一个商...

  • 诗歌‖酒

    你可曾见过我的酒 它的颜色清亮澄净 好似你的双眸 你可曾见过我的酒 它的味道醇厚甘甜 不敌你的双唇 你可曾见过我的...

  • 可曾见过你

    文/柠十七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酒楼的灯只剩几盏孤零零的亮着,深巷里时而还有几声犬吠。 展信,提笔。微微醉意...

  • 忠告

    少年 我要问你 你可曾见过南国的秀丽 你可曾见过北塞的寂寥 你可曾感受过几字型黄河奔流的嘶吼 你可曾感受过卅字型长...

  • 千年胡杨颂

    文/陌上千寻 戈壁滩上的驼铃 你可曾听过 耸立千年的胡杨 你可曾见过 你可曾见过沙漠绿洲 你可...

  • 重塑

    你可曾见过 我拆下过的自己 你可曾见过 我将血与骨一一剥离 你可曾见过 食腐的鴉在近处啜泣 这一根骨 你可以拿去 ...

  • 月篌引

    你可曾见过在夜色中燃烧的烟火?那是散场的颜色。 你可曾见过蔷薇的叹息?那是在吐露悲色。 你可曾在月光编织的花园里散...

  • 300斤的刘德华,依然赢得了爱情,瘦身男女,终身美丽

    你可曾见过300斤的刘德华? 又可曾见过300斤的郑秀文? 如果你没见过,去看看这部叫《瘦身男女》的电影吧。 初识...

  • 你可曾见过他

    (一)我召唤你的方式 我召唤你的方式有许多 比如 我把这本书扔到很高的柜子上去 如果你不突然出现,帮我把它拿下来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可曾见过明朝时的长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uywe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