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和朋友一起看了朋友圈刷屏的《爸,我一定行的》,支持一下潮汕电影事业。朋友圈刷屏的基本是潮汕人,自然观影的普遍还是潮汕人。
电影的剧情反映的是很普通的潮汕家庭的故事,为了电影效果稍微修饰过,基本写实。
如果按我的标准来判断,369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坏小孩,该念书的时候不念书,到26岁还是一事无成。但另一方面,这也是很典型一种的潮汕男孩,头脑灵活,不喜欢束缚,比起打工更喜欢做生意。
电影呈现了浓浓的潮汕文化,大男人主义、管不住自己嘴的中年女性、重男轻女等等。大概与我的经历有关,我看到的更多是这种负面的事情。当然,潮汕文化也有很积极的一面,敢闯敢拼、艰苦奋斗、团结等等。
整部影片下来,我感受最深的应该是369与龙叔关于上学的矛盾。在我的学生时代,像369这种学生其实很多。在做生意风气盛行的环境,念书变成一件很尴尬的事情。家里做大生意的人不用功念书,反正以后的出路不用愁。不用功念书的人终于不能升学,家里就想办法搞点生意来做。似乎变成了一个循环。
在我的记忆力,家乡没有潮汕文化里的团结。大概与物质匮乏的艰苦年代有关,彼此见不到对方一点好。所以在我的看来,除了家乡,四海都可以为家,只要能够远离这种消极的,受困于内耗的环境。这对于一个潮汕人来讲,似乎是很叛逆的事情。
而如何离开家乡?在很小的时候就被教育,要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才能找到好的工作,才能怎么怎么样。于是乎,在我的心里,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升学,而是为了离开这种让你不满意的环境,远离那些与你价值观相悖的人。
电影里父子的冲突也正源于此,龙叔希望儿子好好念书上大学,369却认为父亲束缚了自己,让自己错失了很多做生意的机会。
想起一些学生时代的记忆,父亲的要求总是很高,让人倍感压力,未曾想过放弃学业。因为双眼所见,在家乡的思想上、行动上的各种局限。369想要去打拼,去闯,想要追求小敏,本身是没错的,只是忘记了自身缺乏去做这些事情的前提。应该说,犯错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事情。或许,是这世界真的太势利。但没有能力的时候,再怎么有骨气,往往也无能为力。就好像看到心爱的小敏早已名花有主,自己默默选择了删除好友。又好像靠直播卖“保健品”小赚一笔之后,又不得不回头选择退出放弃。
所以,不要只想着我一定行的,还要想着凭什么。学生时代凭的是认真学习,职业生涯凭的是踏实工作。总是叫嚣这这个不满那个不满,却又无力改变现状的悲哀,只有靠充实自己,用本事去破解。
其实没有人想听你说我一定行的,因为行不行大家都看的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