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那山 那树 那人(第一部)

那山 那树 那人(第一部)

作者: 山野Sunyeh | 来源:发表于2018-11-25 20:42 被阅读0次

    那山 那树 那人(第一部)/爱啃骨头的小狗

    满头的白发,像山顶的雾凇一般,让人感觉到有些凄凉却又有生命力。额头上那一道道如沟壑一般的深深的皱纹,不知道承载着多少岁月的痕迹。牙齿已经掉光了,但笑容看起来是那么的慈祥,让人觉得和蔼可亲。那双手只有一层皮包裹着,仿佛被岁月吸干了水分,如干尸一般。她穿着补丁满满的花色衣服,一条黑色裤子,一双黑灰色布鞋。静静的坐在院子前面的枣树下,望着那上山的盘山公路,好像在等待着谁?一辆车开了上来她便站起来望了望。一个年上花甲的老奶奶,静静等待着一个离乡未归的人或者去见一个好久不见的爱人。

    自从两年前老伴离世,她便是一个人。回想起两年前,她与老伴在枣树下泡茶,聊天,吃枣子。平淡清苦的生活却也十分快乐,他们开始回忆初次见面,结婚,一起种下枣树的生活点点滴滴。枣树是两人结婚时种下的,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每次到中秋节它便结满了果实。这棵树是两人的爱情见证,也是两人余生的全部回忆。两人在院子里看着夕阳西下,山下炊烟袅袅,一家家灯火亮起到满天星辰。他们是多么让人羡慕的老情侣。突然有一天,老伴走了,她的生活仿佛只剩下度日,儿子远离家乡,一年只回来寥寥几次。生活却变成了等待,等待离乡归人,等待着离世后的再见。

    “如果我不是还有留念,我一定随你去了。”

    风渐渐的起来了,天边的那块乌云飘了过来。

    “小黄”她喊道:“雨要来了。”

    她开始忙碌起来,把她和老伴的回忆搬回家里面,她害怕这场突如其来的风雨带走这些老伴种下的盆栽。这不仅是回忆,更是她余生下的消遣。

    风雨来了,她站在门口看,她想起跟李爷爷以前到田里。两个人拿着芭蕉叶遮住头,一起往家里跑。她不时就笑了出来。可见她和李爷爷在一起是多么快乐的。

    李奶奶每逢赶集,就会带一些农作物去卖。她为了不让儿子更多负担,她不愿意到城里跟儿子一起住。或许说,她在这个大山里面生活得更加自在吧。

    又是一年的中秋节。傍晚时,老奶奶搬出藤椅,坐在院子里等待着儿子带着孙子一起回来看她。她心里十分高兴,见了谁都喜笑颜开地跟人打招呼。小黄蹲在李奶奶身边,吐着舌头,李奶奶摸着它的头,它却像一个孩子般乖巧,慢慢的靠在李奶奶腿上。而李奶奶眼里充满着期待,脸上挂着笑容。她早上五点多就起床做饭。那时天才微微亮,山顶雾气环绕,从山顶往远处看去,云海翻腾,如诗如画。吃完饭就下山去了,一百多个石阶对年轻人不算上么,但对于花甲老人很是吃力。

    “李奶奶您要去哪里呀?”赵四问:“天还这么早”

    “我要去镇上买月饼,中秋节到了,我怕自己做的月饼我孙子不喜欢吃。”

    “路那么远,要不晚点看看谁要去镇上,叫他载你一起去。”

    “不用,哈哈,我自己慢慢走,当作锻炼。”

    “那您可小心。”

    李奶奶向他挥了挥手,便又步履蹒跚的走下石阶。

    李奶奶走了两个小时来到镇上。只看见以为白发苍苍的老人在人群里穿梭着,寻找着,好像在找什么东西,十分着急,脸色有些凝重。

    “李奶奶,你要来买什么呢?”黄晓春问:“我帮你找”

    “阿春啊,你知道哪里有卖月饼吗?我要买月饼。”

    “你从这条小巷走过去,左转就可以看到了。”

    “李奶奶,你不是每年都自己做月饼吗?怎么来买了”

    “我怕,我孙子不喜欢吃,我买给好吃的。”

    说着说着,李奶奶便慢慢的从人群中间挤了过去。走过小巷,左顾右盼的找着,突然听见,卖月饼了。李奶奶看见了月饼店,脸上立马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她慢慢的走了过去,左看右看,那么多种月饼无所适从,不知道买哪种。

    “奶奶,你要买月饼吗?”老板看见李奶奶急忙走上前问。

    “嗯”

    “那您要买哪一种?”

    李奶奶面带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我可以试吃吗?”

    “不可以”

    “那我怎知道好不好吃”

    “月饼一个很贵不能试吃”老板严肃起来:“每个人都试吃,那我还怎么赚钱了。”

    李奶奶有些不好意思了。李奶奶指着带有月兔包装的月饼。

    “我买这个”

    “那你要买几个”

    “额,五个”

    “奶奶,五十块钱”

    老板向奶奶用手比了五。老板露出了谄媚的笑,把奸商的嘴脸表现的淋漓尽致。我可以从老板的眼里看出来,这个月饼不值这个价,李奶奶被骗了。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奶奶慢慢从口袋里拿出一叠折的整整齐齐的钱,看上去最大面值才十块。奶奶用舌头舔了下手指,开始数起来,发现钱不够还差了五块钱。

    “能不能算便宜一点”李奶奶面带慈祥的微笑问。

    “不能,我们是统一标价不能砍价。”老板突然变了脸,语气变得很不和善。

    “那我买四个就好了”奶奶一脸无奈的说。

    这些钱对于她来说,可是让她生活好几个月。

    奶奶接过月饼,又开始从拥挤的人群里挤过,穿过那条幽深排满垃圾的小巷。她花完了所有的钱,没有钱搭摩托车回家了。以前到镇上买东西,卖完东西就买些生活品,还可以搭摩托车回家。现在只好走几公里就停下休息,走了三个小时山路,走回到村子里。

    “李奶奶,您去哪里了?”村长张根问。

    “我去镇上买了月饼”李奶奶满脸笑容的举着装着月饼的红色塑料袋。

    “好好好,还没吃饭都十二点了,上我家吃。”张根向前拉着李奶奶。

    “我早上煮了很多,中午还可以吃呢?我家小狗也吃不完,倒掉怪可惜的。我回去热一下就可以了。”

    李奶奶就爬上了石阶。村长看着李奶奶摇了摇头。

    “人这么好,命却这么苦,总是孤独一个人。”

    村长紧接叹了口气。

    李奶奶回到家就把月饼藏到了柜子里,嘴里念叨着:

    “孙子回来就可以有的吃了”

    接着从从柜子里拿出碗筷,给自己盛了一碗冷稀饭,剩下倒给小狗吃。李奶奶就这样吃着早上的冷饭冷菜。然后就搬出藤椅到院子里等儿子归来。

    太阳渐渐的躲进了山的后面,天渐渐的暗了下来,干农活的人们从家门前走过。影子拉长到她的跟前。

    “李奶奶,等儿子回来呀?”路过的村民向李奶奶打招呼。

    “是啊”李奶奶面带笑容。

    “从李斌在城里娶了个媳妇就不要娘了”他们嘀咕着。

    李奶奶听着心里便不是滋味。

    盘山公路上的汽车,摩托车陆陆续续开了上来。却没有一辆是儿子的,满心欢喜却等来失望,失落和黑夜前夕的孤独。奶奶回到屋子里,拿起电话,嘀嘀嘀嘀嘀的按了起来。嘟嘟。。。。。

    “怎么没人接?”

    她在屋子里转了几圈,又回到电话机前打。还是没人接。

    “我还是等会再打”李奶奶嘴里念叨起来。

    过了一会又会去打,这次终于打通了。

    “阿斌,你中秋节不回来吗?”

    “妈,我工作比较忙就不回去了。”

    “你有买月饼来吃吗?”

    “没有,太忙了”

    “买点给小农吃呀。”

    “好好,我知道,我叫小莉去买。”李斌不耐烦的回答。

    “中秋节是要吃月饼的。”李奶奶温柔的说。

    “好了好了,我挂了”李斌觉得十分啰嗦就挂了。

    嘟嘟。。。。。

    李奶奶很沮丧的挂了电话。到抽屉拿出老伴的照片,走到院子的藤椅坐下。开始和老伴说起了话。

    “自从你走了之后,我就自己一个人,也没有什么人说话了。现在儿子一年也回来不了几次了。也嫌我老了没用了,嫌我啰嗦嫌我烦。今天是中秋节,不知道你那边有没有中秋节,有没有月饼吃啊。还记得我们刚结婚的时候,刚好是中秋节前,我们就在院子前种了这棵枣树,小斌小时候可喜欢在院子里玩了。转眼间已经四十多年过去了。我们那时候一家人一起做月饼可热闹了。现在,很安静,可以听到房子后面的溪水,夏蝉最后的哀鸣.........”

    李奶奶起身,拿着照片回到房间里,把照片放回抽屉。小心翼翼的爬上这一米多高的古式旧床,慢慢的拉着被子的一角往肚子盖上,伸手关掉灯后一下子就睡着了。老人家天一黑就特别嗜睡,天一亮就行了,像一个天然的闹钟。

    李奶奶在屋子里走来走去,好像丢了什么似的,看上去挺着急的。她紧接走到了门后,拿出斗笠抖了抖灰尘戴在头上,走出了门口,转身轻轻的将门关上。到院子里拿了个锄头,锈迹斑斑的,看上去有些岁月了。挑着竹篮子就往田里的方向去了。面前又是一条百来阶的石头阶梯,后面有一条大路,不过要远许多。这条路是李爷爷年轻为了能近一点修的,因为这边下去就能很快的到学校。小黄跟在李奶奶后面,在她的周围转来转去,好像是在保护着她。家里也没啥人了,老伴离世后,儿子回到城里工作,就剩下小黄和李奶奶相互作伴。小黄是五年前李爷爷从河边捡来的。那时小黄奄奄一息,在李爷爷和李奶奶悉心照料才活下来。小黄就像两老的小儿子一样,它经在李爷爷李奶奶的身边跑来跑去,像刚会下地的孩子,一刻也不消停。

    “李奶奶你这挑着竹篮子要去哪里呀”王老牛向前问。

    “我呀,到田里把那地瓜给挖出来,再摘点青菜。”

    “那您小心,刚下过小雨地里面有点滑。”

    “我知道,那我去了”

    “那您要小心”

    王老牛(摇了摇头):“年纪这么大了还这么好动,一刻也不闲着,看上去身体还硬朗,可惜没能享享清福,没有人能陪伴她左右,陪她聊聊天。”

    李奶奶走到田里已经累的气喘吁吁了。她把锄头搭在石头上,慢慢的坐下去休息,没想到锄头一滑整个人坐在了田里。她竟然笑了,起身拍了拍屁股上的泥土。弄好锄头,坐下休息喝了口水。她回想起来,以前和李爷爷来田里,李爷爷坐下抽烟的时候也曾摔了个倒栽葱。李奶奶乐呵了起来。小黄叫了几声,好像在问您有没有事。李奶奶摸着小黄的头:“我没事,我没事,哈哈。”

    她一手撑着地板,站了起来,拿起锄头挖地瓜。她先把地瓜藤都拨到一边,然后举起锄头开始挖,看起来很是费力,一边擦汗一边大力的挥动锄头。她每每挖完一篮子就先往家里送,挖完一篮子就往家里送。这样来来回回十几趟才把地瓜挖完。挖完地瓜,一看已经到中午了,太阳正值头顶,晒得她有些睁不开眼。她摸了摸肚子,动作十分可爱。

    笑着说:”好像饿了,小黄我们回家吃饭。”

    她回到家就先开始生火煮饭。其实有煤气灶,她不舍得用,她说太浪费了,生火很快的。她是一个很勤俭的人,那些老旧不用的物品都不舍得扔。拿着树叶子点着往灶台里放,在上面放上细树枝,眼看快灭了,她用嘴巴用力去吹,烟一下子往外滚,把她熏得眼泪直流。

    “哎呦。”她用力的揉了揉眼睛,眼睛变得红通通的。

    火已经点着了,越烧越旺了。火烧断树枝声声作响,火光照在她那沟壑聆讯的脸上,显得格外慈祥。她转身去洗米,米一遍一遍的洗着,突然出了神不知道在想些什么。看上去有心事,脸色有些许凝重。树枝燃烧爆了一声方才回过神来,把洗好的米放进了锅里。她只是简单的炒了个青菜,菜里看不见油,放了些盐加很多水进去煮。炒菜变成了煮菜。从柜子里拿出来一罐肉松,潮湿的柜子里,让肉松有些发霉了,她没有在意这些就吃起来了。

    中午过后,李奶奶又早早地到田里摘了很多青菜和豆子,又是这样一趟趟地来来回回。她今天把今年的石阶都走完了。提着装满菜的篮子爬石阶显然是很费劲的,没爬几阶就要休息许久。她今天就在这石阶上上下下。晚上搬出藤椅在院子里坐着看十五的月亮,今天的月亮特别圆特别的亮。李奶奶嘴里念叨着:

    “今年儿子又不回来,又是自己一个人。老头子,你在那里好吗?谁给你煮饭,你煮的饭那么难吃,你怎么吃。明天我把地瓜和菜卖了我就可以去找儿子和孙子了。”

    说着说着,就这样安详的睡了过去。夜特别的安静,三尺虫跳,一丈虫鸣,风呼呼地刮,各种吵杂声,山下的庆祝说话声,一片一片,今天比以前更加热闹,却让李奶奶更加孤单。人声渐渐静了,夜慢慢的深了,这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被吞噬在这黑夜里,在这寂寞的深秋中。

    天微微发亮,云缝里穿出一丝阳光,照在了这位老奶奶的脸上。她微微张开了婆娑的双眼,咳嗽了几声,原来她就这样睡了一夜。深秋的风吹动枣树,几片孤叶随风飘荡,飘在院子里,飘在围墙外,飘在山脚下,飘在了这一颗苍老的心底。这是记忆,也是甜蜜。

    她早早来到村口,坐在村头的榕树下。左顾右盼,好像在等什么人。来往的人都熟识李奶奶,都向李奶奶招手问候,李奶奶也露出些许欣慰的面容。李奶奶在村里是受人尊敬的老者,在人们的心中是一位和蔼可亲,心地善良的人。在李奶奶年轻时,她特别喜欢帮助村里人,十分的热心肠。一阵风吹来,李奶奶又咳嗽了几下,好像昨天在院子里睡了一晚而感冒了。张根家的十一岁小孩走了过来。

    二娃:“李奶奶,你这么早在这等谁呀?”

    李奶奶:“我在看有谁要上镇上去,帮我带点东西到镇上。”

    二娃:“奶奶,我爸等会儿可能要去,问问他呗。”

    李奶奶:“好啊,我去问问。”

    李奶奶用一只手撑着地板,缓缓地起身。二娃赶紧过去牵着李奶奶。

    李奶奶看着二娃笑着说:“这孩子真懂事,真懂事啊,特别好。”

    二娃牵着李奶奶往家里方向走去。

    张三国:“李奶奶你来了。”

    “三国啊,你等下是不是要去镇上?”

    “是啊”

    “帮我载一点地瓜到镇上卖。”

    “您要卖地瓜啊。”

    “是啊,很多,儿子也没有回来,我自己怎么吃得完。”

    “那刚刚好,我刚要买地瓜,你直接卖给我就好了。”

    李奶奶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真的呀,那上我家拿去。”

    “走,咱上你家。”张三国拉着李奶奶“二娃,回家拿个袋子装去。”

    “李奶奶我们走吧”

    “好好”

    李奶奶推开了门,指着地板上的那堆地瓜说:

    “就这些了,你要多少我给你称。”

    三国:“就这些呀,我都要了,行吗。”

    李奶奶笑开了怀,连连点头;“好呀,好呀。”

    三国:“那我们就称一下多少斤。”

    李奶奶到床底下拿出一个大秤子,这个是李爷爷当年为了卖香蕉特意到镇上买的。三国忙着接过称,嘴里喊道:

    “二娃。赶紧把地瓜装进袋子里。”张三国面带严肃。“哼,这孩子真没眼力劲。”

    二娃赶紧把地瓜都装进袋子里。三国拿着称,用称钩住袋子,一边称一边说道:

    “李奶奶,现在地瓜一斤五毛钱,一共七十斤。”

    李奶奶连忙答道:“好好。”

    三国:“那只有三十块钱,行不?”

    “行行,哈哈。”李奶奶露出满足的表情。

    “那就上我家拿钱去。”

    三国:“李奶奶,你在这等我一下。”

    三国进走进房间去,在抽屉里找来找去。三国的老婆走了进来,大声喊道:

    “三国,你翻来翻去干嘛呢?”

    三国(脸色马上变得严肃):“你那么大声干嘛。”

    张氏(低声的)说:“你找什么东西。”

    “我记得我在抽屉里放了钱的。”

    “我收起来了。”

    “你拿三十五块钱给我。”

    “你拿钱干什么?”

    “我跟李奶奶买了七十几斤地瓜。”

    “你脑子坏掉咯,买那么地瓜干嘛。”张氏马上变脸

    “李奶奶一大把年纪,要带着那么多地瓜去镇上卖,我看了于心不忍就买了下来。”

    “那关你什么事,当什么老好人。”张氏指着张三国的头,咄咄逼人。

    “你一个妇道人家懂什么。”张三国变得有点委屈和生气。

    紧接着说:“人家李奶奶,人多好呀。想当年,大娃发高烧,你和我都不在家,是人家李奶奶背着大娃,走了几个小时山路送到镇上诊所。我们做人不能忘本,你懂不懂(三国气得跺脚)。人家不仅帮我们先付了医药费,还在那里照顾着大娃,忙前忙后的,我们做人不能忘本,心怀感恩是做人的根本。再者说我们也要买地瓜,只是不需要那么多,那多买些有差吗?”

    这些话不小心被李奶奶听见了,李奶奶感觉到十分的羞愧。

    三国催着张氏赶紧把钱拿给李奶奶。张氏面带不好意思的拿着钱递给了李奶奶,李奶奶并没有马上接过钱而是说:

    “你如果不需要这么多我就留下一些。”

    “没事,地瓜放着又不会坏。”三国笑着说。

    “我可喜欢吃地瓜呢?”二娃开心的对李奶奶说。

    李奶奶连忙答谢,转身往家的方向走去,也忘了要叫三国载去镇上的事。经过刚才那一幕,她也不好意思再去麻烦人家了。

    李奶奶提着篮子,篮子里装满了菜,便出门往镇上的方向去了。走了几个小时才到镇上,天色不早了,到处都摆满了东西,小商贩早早的就占领了位置。李奶奶从街头到街尾游荡着,到处都是人,到处都是商贩,根本没有位置摆摊嘛。李奶奶显得很着急,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终于发现了一个位置,这家店没开,刚好在店门口摆上地摊。她在地上铺上一条布,把菜一颗颗拿出来摆好,一把把的堆整齐,拿出小水瓶做成的小喷雾,在菜上面洒水。不一会儿就有人走过来问:

    “您这才是自己种的吗?”

    “是,我自己种的,都是施土肥。”李奶奶笑着连忙答道。

    “你这菜这么湿,肯定变重了很多。”

    “不不,我不按斤卖,白菜一棵两块,其他豆子和青菜一捆三块钱,洒水是怕菜蔫了。”

    “这么便宜,给我来两颗白菜,一捆豆子和青菜,这钱给你,刚刚好。”

    “好嘞,谢谢哈,谢谢。”李奶奶连忙弯腰感谢。

    李奶奶数了数钱,开心的钱揣进了兜里面。心里想,很快就可以卖完回家了。可刚卖掉一半,店老板就过来开店。他彬彬有礼的走过来对李奶奶说:

    “我们要开店,您能不能换个地方摆摊呢?”

    “不好意思,我这就收起来。”李奶奶连忙道歉。

    李奶奶不得不换个地方,但是一眼望去到处都是商贩,没有位置了。李奶奶边走边卖,便吆喝着:

    “卖菜咯,一棵白菜两块钱,一捆青菜和豆子三块钱。”

    大家一听这么便宜,大家纷纷围了过来。大家都争着抢着要买,一下子就卖光了。毕竟比其他商贩便宜许多,你可在这些人看出那种贪图小便宜的种群效应。李奶奶高兴着收钱,边走边数着。眼角露出沟壑般的眼角纹,他把十块钱以上了折成一叠放进口袋里,继续数着一块钱和五块钱的。没有看面前的人山人海,一个中年男子直冲冲走过来,一不小心被撞了一下,差点摔倒在地,还好被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扶住。

    “奶奶,你没事吧。”小伙子关心的问道。

    “没事没事。”

    “这人怎么回事,走路不看人。”

    “谢谢你啊,小伙子。”

    李奶奶开开心心的走回了家。有摩的也舍不得坐,这笔钱好像对她特别重要。李奶奶回到家,小黄坐在院子里,拼命地摇尾巴。奶奶笑着对小黄说:

    “我明天就可以去城里看儿子了,卖了很多钱,还可以买一些其他的东西。”

    伸手往口袋里掏钱,发现口袋破了个洞。钱丢了,一看破洞是被割破的,破口整整齐齐的。回想起来,一定是刚才被撞时侯,被偷走了。只剩下零钱二十多块钱,损失了六十块钱。奶奶急得哭了起来。

    边哭边碎碎自言自语:“一定是被撞的时候被偷了。哎,好不容易凑够路费,可以到城里看阿斌,现在只剩下去的钱,回来怎么办呀。”李奶奶很无助很着急,在屋子里走来走去。突然一个回神想明白了:“我去了回来跟阿斌要个路费就好了,怎么没想到,老了没用了。瞧瞧我这脑子”

    李奶奶急切地想见到儿子和孙子,已经半年多不见了。思念夹揉着孤独,如泉水般涌上心头。孤寂,清凉,也有些甜。因为要见了,不是吗?

    李奶奶在小黄的饭盆里放了一大盆稀饭,然后跟小黄说:

    “你呢,在家待几天,去城里看看儿子和孙子。我呢,过几天就回来了,你饿了就吃。我也会交代老牛来给你送饭的。”

    李奶奶打开柜子,拿出一个红袋子,这个是端午节前到镇上买的月饼,自己没舍得吃,一直给孙子留着。整天都想着如何给他们送去。她把红袋子塞进了行李包,嘴里念叨着:“这月饼可不能忘记了。”提上行李包,把大门轻轻锁上,走出院子回头看了看小黄,很舍不得,也担心自己离开家几天,它可能没得吃。小黄盯着李奶奶,嘴里低声叫唤着,十分的舍不得。这时小黄就像个留守孩子一样,李奶奶要出门了,自己便真成了单身狗了,眼里的泪珠,亮闪闪的打转着。小黄跟着李奶奶到了石阶顶,望着李奶奶走下台阶,慢慢的消失在视野中。它大声的叫唤着,好像是想要追上去,它冲下石阶,结果被李奶奶赶了回来。

    李奶奶比平时走得更快了,走一个小时多就到镇上。这可比平时快了很多。她的心里急切的想见到儿子和孙子,想把这月饼给孙子送去。她很费力挤过人群,到售票台前排队买客车票。售票员微笑着问道:

    “老奶奶,你要买车票吗?”  

    “对,我要去申华。”李奶奶点了点头。

    “到申华客运中心站吗?”

    “我也不知道在哪里下车。”迟疑地说。

    “您这要去哪?”

    “我去我儿子那里。”

    “那您要不给你儿子打个电话问一下。”

    “不用,我就买到车站,到时我坐下计程车马上就到了。”

    “你确定要买到车站。”

    “你们倒是快点啊。”后面乘客催道。

    “好了好了”售票员急忙应答道。

    “老奶奶,这票给你,四十五块钱。”

    李奶奶掏出钱递给售票员:“谢谢你啊,小姑娘。”

    “奶奶您到那边椅子上坐着等就行了。”售票员指向候车区。

    “谢谢”回头向后面的乘客说:“对不起,对不起。”

    李奶奶提着包,就走到候车区坐下。左顾右盼,看着人来人往,在看看手上的车票,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嘴里念叨着:“很快就能见到小孙子了。”她那颗举出不安的心稍微的放下。

    售票员走了过来,弯下身子对李奶奶说:

    “奶奶,您的车来了,广播在通知呢。”

    “哈哈,耳朵不好没注意听。”

    “走我带您过去。”售票员牵起李奶奶。

    “谢谢,小姑娘,你人真好。”

    “没事,奶奶,这是我应该的。”

    “真好。”

    售票员指着那一辆红色大巴车:“这俩就是了,您小心点。”

    “谢谢哈。”

    售票员转身疾步跑回售票窗口。跟买票的乘客说:

    “对不起,马上给你们开票。”

    李奶奶对着司机说:“这个姑娘人真好。”

    司机;“您小心点,到后面找到位置坐下。”

    李奶奶看着车票,好像是看不懂位置,左顾右盼的看着。这时司机提醒乘客坐好要开车了。李奶奶显得着急了。一个02B这是啥意思。一位小伙子站了起来:

    “奶奶,你是不是找 不到位置。”

    “我看不懂这车票。”李奶奶举着车票。

    “奶奶,你把车票给我看看。”小伙子伸手要拿车票。

    李奶奶递过车票,小伙子看了看车票:

    “奶奶,这个就是你的座位了:”小伙子指着旁边的位置。

    “小伙子,谢谢你啊。”

    “不客气。”

    李奶奶缓缓地坐下,手里紧紧的提着行李包。时而探头向前方看,时而盯着窗外窗外看,内心有些欣喜,有些急切。车开到了一个地方停一下,路况也不好,车抖得有些许厉害。她无暇欣赏沿途美丽的风景。李奶奶明显感觉很不舒服,大概是晕车了。她很想吐,但是一直忍着,这样显得有些坐立不安。她回头问小伙子:

    “什么时候才到申华呀?”

    小伙子看了看手机:“额,差不多还要一个小时。”

    李奶奶手掰着前面的座位探头看前面。她想看看自己已经到哪里了。突然前面的乘客回头气冲冲的对李奶奶说:“老人家,您能不能一直掰一下座椅,我还要休息呢?”李奶奶急忙道歉,只好坐好不再东张西望。可以看得出来她显得浑身不自在。终于没有憋住吐了出来。车里的人都捂着嘴巴,用鄙夷的目光盯着她看。随车员走了过来;“晕车也不懂得不说,吐得车上满满都是。”随车员捏着鼻子,朝着李奶奶身上扔了一个黑塑料袋。“吐在塑料袋子里,不要再吐在车上,真的是。”李奶奶拿起塑料袋,继续吐着。每隔一会就吐,整个连车都苍白了。因为那个呕吐的恶心味道,乘客都坐的远远地,没有一个人上前帮助这位老人家。

    车终于到站了,乘客们蜂拥的捂着鼻子跑下车。随车员喊着李奶奶赶紧下车,嘴念叨着:“今天真倒霉,又要整理死了。”李奶奶慢慢的走下车,看着这陌生的地方,眼里显得很无助,刚才又吐了一场,整个人显得十分无力。她马上找了椅子坐下休息。心里想;“总算是到了,下次再也不坐这车了。”车站里人来人往,看着人家来接人的,送人的,欢欢喜喜,吵吵闹闹,内心一阵孤独涌上了心头。

    李奶奶起身拎起包往门口的往门口的方向走去。她又不懂如何去儿子家,这该如何,心里愈加着急。要来的时候也没跟儿子说,怕他工作忙,影响工作。自己一个人偷偷的来了,如果说了,就怕儿子不让他来了。她往车站大门口走去,左看看右看看,不知道往哪儿走。这时保安小刘走了过来问:“奶奶,您这要去哪呀。”李奶奶回答:“我要去光明小区。”李奶奶带着方言的口音回答说。然而小刘根本听不懂,奶奶也不怎么会讲普通话,虽然勉强听的懂。爷爷以前有教她一些,但要她说就好来可是有点困难了。特别年纪大了,口齿也不怎么清楚了。保安小刘说:“奶奶,我不是本地的,我听不懂您说什么。”李奶奶变从兜里拿出写着儿子的地址纸条给保安看。“奶奶您是要去这里是吗?”李奶奶点了点头。小刘牵着李奶奶到公交车站等车,并告诉她坐40路车到清华站就行了。车一下子就到了,李奶奶上了车问司机到清华多少钱?司机回答说:“奶奶,两块钱。”李奶奶慢慢的从兜里拿出两块钱,投进了进去。走到后面坐了下来,嘴里喊道:“师傅到了青华站停车。”“奶奶放心,会停车的。”司机答道。

    奔波了一天,天渐渐暗了,灯火一盏一盏的亮了起来。公车掠过一根根路灯,李奶奶疲惫的睡了过去了。“奶奶,轻化站到了”司机师傅轻轻的摇醒李奶奶。李奶奶睁开睡眼惺忪的双眼,慢慢起身从前车门走了下去。公车启动,往前开去,奶奶才想起来包忘记拿下来。刚想追车已经转了个路口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李奶奶内心难以言喻的苦闷。今天走了一个多小时山路,晕车呕吐,午饭也没吃,现在包也丢了。李奶奶问旁边的小摊贩;“你知道光明小区在哪里吗?”小贩指着前面说“在前面青华路。”李奶奶接问:“这是哪里啊?”小贩回答:“轻化路”李奶奶才意识到自己坐了站。行李也丢,车也没了,只好往回走去。她步伐显得无力,轻飘飘的,估计是饿了一天的原因吧。

    走了半小时终于到了,可是门卫不让进,说没有证明不能进,要叫人出来接。可是电话号码和包一起丢了。就在李奶奶和保安说话的时候,儿子一家刚好开车出去吃饭,错过了。李奶奶只好坐在门卫旁等。此时,肚子已经饿了咕咕叫了。门卫看了于心不忍就给了他一块面包和一瓶矿泉水。李奶奶边吃边等,时间一点一点过去了。小区的人都回来了。路过的人纷纷议论,这是谁家老人,怎么坐在这。李奶奶被冷风吹得身体紧缩着,像足了流浪老人。

    儿子回来了一看,觉得很眼熟,并跟张莉说:“小莉这不是妈吗?”张莉说:“妈在老家里呢?”李奶奶抬起头,小农喊道:“是奶奶,奶奶。”李斌:“妈,你怎么在这?”李奶奶;“阿斌啊”门卫:“老人家在这里等了很久了。”李斌;“妈咱回家。”旁边的人七嘴八舌说到;“这家人怎么回事”“怎么能让老人在这吹冷风”等话。张莉听了不怎么开心。李斌带着李奶奶上楼。

    李斌:“妈,您先坐着,张莉去给妈煮个面。”

    张莉脸色暗了来,嘴里念叨着:“就懂得给人添麻烦。”张莉还在为邻居的闲言碎语生气着。

    李斌紧接问:“妈,你没带衣服来吗?”

    李奶奶委屈的说:“丢在公交车上了,还有给孙子的月饼也丢在车上了。”

    李斌因为关心一下急了,没把话收住。对着李奶奶教育了起来:“月饼这里多的是,谁要稀罕月饼,用不着你特地拿来,你做的都没有现在人家做的好吃。路途这么远,我多担心呀,在家里呆着不就好了。”李奶奶心更加的委屈了。

    李斌:“小农,晚上奶奶睡你房间。”

    小农脸上露出些许不开心的表情,并说道:“那奶奶还是不要来的好。

    张莉把面端过来也没有什么好脸色。她并不是气妈妈而是为邻居的话而生气。

    李奶奶一口一口的吃下面条,心里的苦闷,心酸,委屈让她一言不发。吃完饭就到房间里休息,想到自己不受儿子一家欢迎,内心仿佛被巨大的山压着,为自己感到不值得,久久不能睡去。

     

    李奶奶第二天早早的就起床,洗了把脸就到厨房里忙了起来。为自己的儿子孙子煮了稀饭,煎了几个鸡蛋,炒了青菜,坐着沙发上等儿子起床吃早饭。从六点开始等,秒针滴答滴答的走,一秒一秒的过。等到了七点多儿子才起来。看到儿子起床,她立马站了起来。“阿斌,赶紧洗脸我给你们煮好了早饭。”他说:“赶紧。”李斌:“我们早上没在家里吃早饭的习惯,我们都是出去吃。”李斌接着喊道:“你们快点上班来不及了,小农,上学迟到了。”他们洗完了就匆匆收拾好东西,要出门了。李奶奶说;“你们不吃早饭吗?”李斌:“您自己吃,我们出去外面吃。”说完便出门去了。李奶奶看着桌上的早饭,心里充满失落。自己慢的走过去,拿出碗筷自己吃起了早饭。这比一个人在家吃饭还寂寞孤独。深深吸了一口气,低下头继续吃稀饭。

    李奶奶在家里走来走去也不知道干什么,想看电视也不会开,还不如家里那台黑白电视来的实在。于是她想整理下房子,反正也没事干。她把里里外外都擦得干干净净,整理的整整齐齐。当快要整理完了的时候,一不小心拖把把一个花瓶打倒了。李奶奶到时你没在意,只是又要整理一遍了。整理完,李奶奶整个人腰酸背痛的躺在了沙发上,呼呲呼呲的睡了过去。

    等一睁开眼便是中午了,家里电话突然响了。李奶奶起身过去接了电话。原来是儿子打回来的,告诉她中午他们不会来吃饭。小农在学校吃,他和小莉要加班。李奶奶心便是不是滋味,本来一家人好好聚聚热闹热闹,可是都不回家,自己还是一个人。李奶奶跑到冰箱端出早上的菜,吃早上剩下的稀饭。吃完饭就把碗筷也洗了,就做到沙发发呆。心里想了很多事,开始想起老伴,便自言自语的说起话来。“老头子啊,你那么早就走了,就留我一个人,儿子没空,到哪里都是一个人。你说过要一辈子陪我,你咋能说话不算数呢?”

    到了下午儿子和儿媳妇回来,她十分开心的向前问道:

    “不用上班了吗?”

    “没有”儿子回答道:“我们一会就要回去上班。”

    “这样啊。”

    她的脸上明显的可以看出失落,她多么渴望自己能够自己的儿子孙子多陪陪她。

    “妈”张莉喊道:“我的衣柜衣服怎么都叠起来了。”

    “哦,你工作太忙了,我怕你没时间收拾。”

    “我这衣服不能叠你知不知道。”

    张莉气呼呼地从房间走出来,满脸的怨气,手里拿着一条白裙子。

    “你看我这衣服怎么穿,都是折痕。”

    “妈这也不知道嘛,你就不要生气了。”李斌上前劝到。

    李斌回了书房拿东西,张莉进房间里换衣服,而李奶奶非常自责。李斌从房间里出来发现放在客厅的花瓶不见了,就问李奶奶花瓶你搬哪里去了。

    李奶奶说:“我打扫的时候不小心打破了。”

    李斌一下子脸色就变了,好像出了什么大事了。李奶奶感觉自己做了很大的错事了。

    “妈,你知道着花瓶多贵吗?好几千块呢?您难道就不能闲着吗?一来就净给我添麻烦,不会在家里好好呆着。您还是赶紧回家去吧。”

    李斌和张莉气呼呼摔门而去,李奶奶心里都是自责,都是委屈。内心变得十分的复杂,心里想年纪大了,没有用了。她此时就想回家,回到那个安静的小山村,那个至少有许多回忆的地方。她不想给儿子再增添什么麻烦了。自己在这个家也是孤独一个人,她明白了一个道理,爱一个人就不要给他添麻烦就是爱了。

    李奶奶看了房子,便关上了门走了。她没有钱,包早就在来的时候就丢了。没有车费她怎么回去呢?她走到门卫那里告诉门卫替她告诉他儿子,说她要回老家了。她就离开了。

    门卫摇了摇头:“这儿子怎么当得,怎么能让一个老人自己回老家,这多么危险呀。”

    她心里想,我没有钱,我该怎么回去呢?她漫无目的的在街上走着。本来想过几天回去,跟儿子拿路费的。她不小心打破了花瓶,让儿子损失了好几千块钱,自己也不好意思在跟儿子拿钱。天渐渐暗下来了,天也冷了下来,她搓了搓手臂,走在这人来人忘往的大街。看上去每个人都很匆忙,每个人的脸上的表情都好严肃,行色匆匆。这些场景,这一幕幕,让她感觉到更加陌生,让她想回家的心更急切了。

    她自言自语:“我该怎么回去,都怪自己不小心把钱丢了,这下好了,老了老了,就没用了,净给人找麻烦。”

    她看了看旁边的垃圾桶,目光移视到街上,满地的瓶瓶罐罐,都是垃圾,这些可以捡来卖。她向前弯下腰捡瓶子,可是没有袋子手拿不了几个。她到垃圾桶里翻出几个红色塑料袋,可是没装几个瓶子就满了。他从垃圾袋里把瓶子拿了出来,他把一个个瓶子气放光,用脚把瓶子都踩扁了,这样就可以装更多了。但即便如此,也装不了多少,没一会儿就满了。她跑到小摊贩那里给人家要麻袋。

    “可以给我一个麻袋吗,我要装东西。”

    她就这样一家家问,但是没人要给她。她就这样求着别人,送她一个麻袋。一个小女孩看不下就向前问李奶奶:

    “奶奶你要麻袋干什么。”

    “我要装废瓶子”

    “你装废瓶子干嘛?”

    “我要拿去卖,换路费。”

    “奶奶我们不要捡了,我这五十块给你,你捡一晚上也卖不了多少钱。”小女孩拿出五十块钱要给李奶奶。

    “不行,我不能要你的钱。”

    “没钱关系,互相帮助嘛,我在这里帮助你,等我老了也会有人帮助我。”

    “我不能要你的钱,我只要一个麻袋。”

    小女孩转身到一家店里拿了一个装棉被的袋子给李奶奶。这一看很新,这是小女孩去买的一个袋子。小女孩旁边的闺蜜拉小女孩走。

    “那么多穷人你帮的过来吗?”闺蜜说到:“快走,公交车要过了。”

    李奶奶拿着袋子沿街走下去,拖着袋子,一个个垃圾桶翻过去。垃圾桶很臭,还有剩饭剩菜,看的都快要吐出来,更何况用手去翻。过往的路人议论纷纷,指指点点,但李奶奶丝毫不在乎。她心里只想赶紧赚到钱回家。

    来往人群都捂着鼻子匆匆而过,垃圾桶被她翻得臭烘烘。一个穿着黄色衣服的人上来,立刻制止她。

    “老人家,你不能把垃圾都翻出来,这样我们很难整理,这样也影响市容市貌。”

    李奶奶连忙点头道歉。环卫工人嘴里嘀嘀咕咕到:“哎,又是一个流浪老人。”

    李奶奶很快捡完一袋,这一带重的抬不动,只好在地板上拖着走。她到处问哪里有垃圾回收的地方。可是路人没人知道。她跑到人家店门口问,被人赶走。最后好不容易才问道。拿到垃圾回收处才卖了四十块钱,可是路费还是不够,只好继续捡瓶子。

    天已经暗了,她的肚子开始咕咕叫,可是她他不能买东西吃,她回家的路费都还不够。她到处找瓶子,可是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微微细雨。路费也凑够了,人也淋湿了。她的咳嗽更加严重了,对她来说,或者对于任何老人来说,都不应该这样。天下所有的老人都应该被好好照顾。

    奶来到客运中心站,发现回家的最后一班车已经走了。要回家要等到明天早上了。可是晚上要去哪呢?回儿子的家吗?她想了想还是不回去了。自己到便利店买了一个面包,喝一瓶水。就这样解决了自己的晚饭。儿子开车回小区的时候被门卫拦下来,告诉他母亲回来家了。

    “她什么时候走的。”李斌急忙问道:“我们去找她。”

    “下午就走了。”门卫大哥呵斥道:“怎么当儿子的。”

    “王大哥怎么啦?”保安小刘走了过来。

    “他家老母亲自己回老家了”

    “就是上次我替你值班,门口来的老太太?”

    “是吧。”

    “真不不知道儿子怎么当得,赚再多钱有什么用”

    李斌要去找李奶奶,可是被张莉拦了下来。

    “不用去了。”张莉说:“她下午都走了,早就到家了,我肚子饿了,回家吃饭。”

    李斌工作了一天也觉得累了,心里想它能自己来也能自己回去,就没有管它了。可是他忘记了李奶奶来城里时,东西全丢了,身上可是一分钱也没有。在张莉的细说之下,又看见小农累的快睡着的时候,他把车开进了停车库,上楼去了。

    此时李奶奶躺在客运中心的椅子上面,单薄的衣服,被淋湿的身体,微风阵阵,这使她的身体瑟瑟发抖。这里并非她自己一个人,旁边还有几位流浪汉和同样没有等到车的人。一位流浪汉看见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湿漉漉的身体在微风中瑟瑟发抖,他拿来一间破棉被为李奶奶盖上。这个夜晚好像格外的漫长,是李奶奶回家的急切,还是她那不堪重负的身体。寂静的夜里,流浪汉的呼噜声,小孩的哭啼声,李奶奶的喷嚏声,杂糅一片。

    天微微亮,一束阳光照进候车厅,雨夜过后,天显得格外的晴朗。一位面容惨白,有些憔悴的老人,早早的就坐在这里等。我想应该没有人比她更加急切地想要回家了吧。她想,今天就可以回到家了,得去给老头子上柱香,小黄也不知道怎么样了,离开了三天,不知道有没有得吃。

    “可以开始买票了”售票员喊道。

    李奶奶起身都有些费力了,她一只手撑着椅子,慢慢转过身起来。她走过去排队,一群人都躲开了。她的身上的味道真的令人作呕,垃圾桶的味道,雨林过的汗臭味等等。一群人对她指指点点,议论纷纷。可是这一切她并不在意,她只想尽快的买到票,然后回家。她内心的孤独感,委屈感,自责感,使她面部一丝表情都没有,像极了坟墓里走出来的人。让见了她的人都不寒而栗。

    她终于搭上客车回到镇上,步行两个小时回到家,一路上别人跟她打招呼,她也不回应。这跟那个面容慈祥,善良,爱笑,热心肠的李奶奶相去甚远。到了家门前的石阶,看见小黄坐在上面看着李奶奶,猛摇尾巴,似乎在欢迎她会家。这时才说了一句话:

    “小黄,这几天你有的吃吗?”

    李奶奶回到家洗了个澡,换了一个衣服,提着一个篮子就到李爷爷墓地。她从篮子拿出了一叠纸钱,一把香,几个水果和糖摆在了墓前。小黄也跟到墓地,在目地跑来跑去,格外的兴奋。小黄也来到李奶奶家十多年了,对于狗来说,也已经是垂暮之年了。李奶奶上完香,坐在坟墓前一张张的烧纸钱。她跟李爷爷聊起了天:

    “好久没来看你了,你在那里还好吗?前几天我去城里看儿子了,他工作挺忙的,我去了也帮不上他。我自己就自己回来了。对了,家门前的枣树有成熟了,我摘了个来给你吃。你还记得我们刚结婚的时候种的吗?那时老太太还不让种呢?你还记得小黄吗?那时好小,感觉活不了了,但现在很大了,还好有它,不然我就更加孤单了。天暗了,我回去了,很快我就会来找你了。”

    李奶奶起身提着篮子就回家了。小黄开心的在前面带路,像极了一个懂事的孩子。

    李奶奶回到家里,里里外外都收拾得干干净净的。然后到厨房生火煮饭。晚饭过后,她依旧搬出藤椅坐在院里,那颗枣树下面。微风吹来,枣树孤叶一片片的掉落,山下的炊烟冉冉升起,灯火慢慢的都亮了起来。她只是说了一句:

    “这里才是属于我的地方。”

    她咳嗽得更加严重了,冷风吹,细雨浇淋,心力交瘁,她慢慢的闭上了双眼,睡了过去。小黄跑过来睡到它的脚边,静静的看着这位曾经的救命老人。小黄在被她们救起时,就暗暗许下一生陪伴这位老人。

    天微微发亮,她在也没有醒过来,那只狗也没有离开过她的脚边。

    也许你不知道,还有多少老人像李奶奶一样,一生操劳,没有休息过。她的心里只是想着自己的儿子,不曾为自己而活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山 那树 那人(第一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vdm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