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主体间性理论

主体间性理论

作者: 香梅_3840 | 来源:发表于2018-01-05 23:53 被阅读0次

下面是我对《自体心理学导论》中“主体间性理论”部分的理解

事实知识不是根据某人的观察推理,而必须能够与他人交流与分享。独立观察事实的理性个人会对这些事实得到一致结论。这被称为主体间性。

—引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五版)P95

主体间性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史托洛洛、阿特伍德和布兰德卡尔特。

主体间性理论受到三种思想的影响:

1、 人格心理学家亨利.莫里及其追随者的的影响。

莫里的基本信念是主张只能通过系统且深入地研究个体,关于人格的知识才能向前发展。(《自体心理学导论》P155)史托洛洛和阿特伍德在人格心理学的影响下,研究了多位精神分析理论家的传记之后,提得出结论:精神分析理论需要关于主体性本身的理论。

2、 德国哲学家埃德蒙德.胡塞尔德现象学的影响。

胡塞尔坚称所有的体验都是主观体验。我们不可能了解他人,我们了解的是我们想象的他人。

3、 自体心理学家科胡特的影响。

科胡特说主体体验构成精神分析探索的全部领域,从驱动动机为主转变为自体体验为主,史托洛洛和阿特伍德同意科胡特说的话:唯一适用于精神分析理论的观点是那些经由内省和共情而获得的。

主体间理论的基本概念有主体间场,是关于病人与分析师两个主体交汇构成的特定的心理场,是一个心理系统,是一个经验。保持关系性和情景性观点。每个病人与分析师的二元关系都是一个持续发展的相互影响系统,分析师是主体间场内部的一个基本成分,作为主要观察方法的内省和共情必然属于中心位置。比如:病人说:我很悲伤。分析师回味病人的话语“病人说:‘我很悲伤’”分析师内省自己曾经悲伤的经验,试图理解他很悲伤,并把自己体会到的悲伤的意味告诉病人,这就是分析师的共情。病人收到分析师的表达,比对自己的感受,内省后部分认同分析师的表达,这就是两个人的主体交汇形成的主体间场。

主体间性认为人一出生就具有人类功能和人际关系。

主体间理论的心理治疗原则有两个:

第一个原则,治疗的基本目标是病人主体世界的展开、阐明和转化。

第二个原则是,治疗中的转变过程和脱轨,病人的成长或停滞,是病人与治疗师共同构成且独一无二的运作结果。主体间性更像是一种感受力和敏感性,提供一种精神分析治疗的视角,是一种精神分析元理论。

主体间理论关于精神病理发展的观点,认为致病起源于孩子与双亲主体结构之间的严重断裂和不同时性。孩子重要的发展需要或自体客体需要都无法从双亲那里得到足够好的回应,为了维持所需的关系,孩子会发展一个内在冲突,并使之结构化。称之为病理性涵容结构,孩子的主体世界在很大程度上被外在现实所建构,负性治疗反应被潜藏起来。

主体间性理论者认为,双亲情感不同调是精神病理的常见来源。情感整合是自体客体体验的核心。如果孩子核心的情感状态没有得到一定程度的有效回应,结果就是这些感受被否认、隔离,发展受阻。因为缺失的是核心情感状态的整合,所以个体的自体感变得脆弱或弱化。

主体间理论者重新概念化无意识,提出三种类型的无意识:即前反应无意识、动力无意识和未确认无意识。

前反应无意识是孩子从原生家庭的主体间体验中提炼而来的情感推论,包括关系规则、对自体的看法和情感体验等。

动力无意识是指情感信念深藏这潜意识,一旦被意识知道,就必须“被忘记”或者“被隔离”。

未确认的无意识是指未被清晰表达为意识体验的那些主体生命面向,比如兴趣、才能和性格特征,没有从依恋对象那里得到确认回应。通过活力使自己的人格面向得到确认,这个用在职业生涯规划是很好的。一个人要确认自己的主体生命面向,走出未确认的无意识,把里面的模糊变清晰。

主体间理论的移情和反移情。

主体间理论认为移情是病人关于分析师和分析关系的组织活动;反移情是分析师关于病人和分析师关系的组织活动。移情和反移情共同形成主体间场,病人的移情塑造分析师的反移情,分析师的反移情强烈影响病人的移情。主体间联结和失联都会对移情和反移情产生巨大影响。联结使咨询双方经验高度重叠,探索失去意义;失联使病人的体会被忽视,失去了探索总要信息的契机。

主体间移情有两个纬度:自体客体纬度和重复性纬度。自体客体纬度建构的移情是镜映、理想化和另外,有助于恢复病人自体的统整感。重复性纬度的移情是治疗师被病人体验为早期某个苛责的客体,让病人体验到令人恐惧和冲突的情感,分析师需要给病人提供镜映体验以消除其潜藏的匮乏感或缺陷感,促成病人内部生成新的组织原则。

主体间性理论在治疗中,通过诠释和关系体验,促进病人的发展,创建新的组织原则,这些组织原则无意识且自动化地塑造病人新的体验。所以主体间性视角的治疗过程的关键是展开旧有组织原则并因此获得新的组织原则。

相关文章

  • 主体间性心理治疗读书笔记--第一章

    略过序言,直接开始第一章。 这一章主要介绍“主体间性”相关理论、术语及基本概念,并从实践角度展开讨论。 主体间理论...

  • 主体间性理论

    下面是我对《自体心理学导论》中“主体间性理论”部分的理解 事实知识不是根据某人的观察推理,而必须能够与他人交流与分...

  • 熊玲:直面“情感与行为模式”:同理性诠释

    ——用主体间精神分析视野,治疗存在性不安(4) (续 前) 同理性诠释 本文最前面提到了,史托罗楼的主体间理论,是...

  • 美的主体间性

    今天听王旭晓老师的《审美与人生》讲座,收获如下:看事物的态度有三种,即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对审美对象的三种感受...

  • 认知方法论笔记(四十二)

    第四十二天 主体间性 intersubjectivity 认知主体,客体,与主体间性 主体认知客体,就是趋利避害 ...

  • 阅读感悟(2018年9月)

    主体间理论,其理论核心是主体心理学,它的理论侧重点在于研究不同个体的“主观经验”交互作用而产生的“主题间场”,正因...

  • 2018-05-06

    PPT1 客体关系与主体间性的比较和差异 一、主体间性:强调的是两个主体间自我意识的势能差与关系中的自我张力弧 天...

  • 现代性别概念是如何被西方改造的?

    汉哀帝 & 董贤 断袖 西方文明建构出两性的绝对化,使得两性间的权力关系绝对化 电影理论中,男人是欲望主体,...

  • Mr.隗语录:关于温柔,可以被这样界定~

    主体间互动中,一主体流淌的能量,推动另一主体发展对自身主体性的珍视,对毁灭性激情的控制,对内在世界的丰富性与深刻性...

  • 分析|诗哲魂:生态判断力的形成

    ——视域融合的生态主体间性 人类的生态判断力形成于生态主体间性的结构之中,当整体生态系统被人类信息技术链接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主体间性理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vee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