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企业家曾经说过:人是群居动物,是需要组织的,要么创造一个组织,要么加入一个组织。
最近看到一个段子:两个人今天上床,明天还想上床是爱情,明天还得上床是婚姻,一字之差,道出人和动物的区别:纪律性。结婚,人们常戏称为成立二人公司,早生贵子(繁衍后代)、夫妻和谐是婚后的重要目标,上床这个动作就是必不可少的,还得两个人相互协作才能完成,结婚后就不能想咋滴就咋滴,想找谁上床就找谁,道德不允许、法律也容不下,这也说明其组织的目标性和纪律性。
微信上经常有人陌生人给我推荐一些投资,一开场说的是某某某投资了多少钱、赚了多少钱、赚了多少倍,仿佛有人证有物证,有图有真相,但我从来没有跟投过,因为他没有能力说明其的合理性,而且在当今经济下行、多期叠加的市场环境下,能够做到低门槛、低风险、高收益的实体经济还真不多。
马列主义在发源地没市场,在中国活了下来,一直被西方势力视为不可思议。金一南教授在“从百年沧桑到大国崛起”的演讲中提到,他用1900年和2000年前后相距100年的中国两张照片证明了马列主义的合理性,所以组织的成立必须具备其合理性。
纵观历史,最长的王朝为周朝,约800年,最短的为五代时的后汉,仅存3年。大秦王朝的寿命也非常短:14年,轰轰烈烈而来,却昙花一现。从春秋五霸秦穆公公元前659年继位开始到公元前262年长平之战一一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一一到秦始皇公元前210年死亡一一再到公元前207年分崩离析。孕育过程约400年,诞生用了40年,发展花了11年,衰老到消亡只有3年。建国后,秦始皇不是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而是采取在当时看来最先进的一系列措施: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统一文字、颁布法典、建立兵制。但最后只换了一个CEO,就GAME OVER了,
大如朝代如此,小如企业也一样。现存企业中有1669年的同仁堂、1802年的杜邦等很多高寿的企业,也有1881年的柯达、1850年的雷曼兄弟公司走到了历史的尽头,小企业就更不用说,仅仅成都,每天就有上千家企业诞生、同时又有上千家企业清算。
组织,如同生命体,有其孕育、诞生、成长、衰老和消亡的过程,大到朝代,小到婚姻,无一例外。
每个组织的创立者都如同开国皇帝一样,希望自己的组织能活下去,成百年老店,代代相传直至永生。什么能让组织活下来呢?
一是使命感。对自我属性很明确的人,往往带有一种特有的气场,譬如军人气质,表现出来的属性是勇敢正直、雷厉风行、忠诚无私、阳刚果敢。从革命战争时期开始,军人的使命从未改变,四个字:“保家卫国”,一代代军人就像接力赛跑一样,尽职尽责地跑好自己手中这一棒,“使命重于泰山,使命高于生命,服从命令、忠实履行使命”,这种强烈的使命感,为军人的外在气场提供不竭的动力。然而,很多军人退伍回到地方工作后,离开部队这个组织,时间一长,军人气质也会随之改变,直至被另一种气场所取代。原因就在于:使命发生变化,自我属性不再清晰。
二是责任心。在日常工作中,大家注意观察,每次会谈结束后谁会去行动,谁会全力行动,谁会行动有成果,那这个人就是组织所需要的人。有责任心的人会充满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不断提出一些解决方案并积极去试错。拨开历史的迷雾,战争、经济的走势傻瓜都能看懂,但创造未来,却需要不断的假设尝试,再假设再尝试,完美的组织不一定要完美的个人构成,但一定是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成为主流的。
三是靠经营。组织是需要经营的,我问一个朋友保持多年夫妻恩爱的秘诀,他没有正面回答我,而是给我分享了一个他生活中的点滴:一次他老婆去澳洲旅行回来,他去花店买了一大束花,然后把幸福得一塌糊涂的妻子从机场接回来,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既然组建了家庭,就应该要用心去经营,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付出才有回报,没有回报只是说明付出还不够。(未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