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速度比较慢,但我一直坚持在路上。
边上班边听课,终于听完了14日的课,不过今天的听课感受不是特别好,主要在于课件的内容太小、太模糊,虽然很尽力听大家的发言了,但有些内容还是不够清晰。
不过,总体听下来还是很有收获的,自己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感悟:
一、词汇要具有新鲜感
在搭建框架的时候,选用的词语要有新鲜感。
新鲜感,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一单元,指的是对人和物发自内心的体会,介于陌生感跟熟悉之间。换句话说,就是这个词让你感觉不一样。
像在学习中听到的诸如:审视性的思维、实践力、复原力、耦合等词语,该用上就得用上,才能体现你和别人的不同。
那么,要如何才能用上更多具有新鲜感的词汇呢?毋庸置疑,多看文献,因为文献看多了,提炼就会更容易,看得多了,学术语言自然就会好了。
二、要有意识地积累
”书到用时方很少“。为了不产生这样的问题,平时要注重积累。
这次的学习,可以说打开了我的视野,让我对自己的见识有了新的认识。正是因为自己读得少,所以在写论文的时候往往不知道该从何下手,语言略显苍白无力。这几年,也写过好几篇文章,但都无法发表,语言没有经过锤炼,难以亮相。
我给自己订立这样一个目标,那就是,每天读一篇刊物上的文章,拟出它的基本框架,学习它如何搭建的,日积月累,相信会有所成长。
三、要有反思的能力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在问自己:为什么我读了那么多书,都没有效果呢?其实,那是因为我们缺乏反思与总结的能力。“善思者明,善学者智”,每读完一项内容就停下来思考自己收获了什么?还有哪些不足?接下来该怎么做?如此思考,才能促进自己的进步。
总之,学术论文写作不难,难的是框架的搭建,题目的选择,这两部分内容想要好,就得多读、多思,一旦心中有丘壑,那么一切都不是难事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