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近墨者未必黑

近墨者未必黑

作者: 徐雯杰 | 来源:发表于2021-11-20 22:45 被阅读0次

古人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即为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岂不是每两个人相见,都要拔刀指向对方,恶狠狠地询问:“朱”还是“赤”?若是回答相背,为了减少与自己伦理不一样的人,那必定是要决斗的呀;长此以往,好坏人之间又是一场必定输赢的世界大战。

然而,我们的社会,我们的人际交往真的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吗?

赤与不赤,黑与不黑,靠的是能否长期的坚持下去信仰。与人的追求和道德有拉不开的联系。汉代的李陵、苏武。同是面对匈奴、重金的诱惑和高官厚禄的利诱。李陵动摇了,投靠了匈奴,留下千古的骂名;而苏武坚韧不屈,誓死不与匈奴同流合污,在番邦流落牧羊了整整十九年,名流千古。至今可以在政治的课本上看见苏武牧羊的故事。由此可见,只要内心坚定自己的底线,牢记自己的初心,怎么会出现被同化呢?

赤与不赤,黑与不黑,靠的是能否努力生活学习;进而变得更优秀。在美国的一所学风懒散的大学研究室里,有一个人完全不为这种风气所染,节衣缩食,卖掉自己的生活用具去购买实验材料。他在备忘录里竟是这样写的:“尽可能站着,那样裤子可以节省穿到明年春天。”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开创一代电器先河,发明了三极管。他就是福克雷斯特。在此,就更没有理由断定坏的人和环境,不会有所成就。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也许,正是因为这样恶劣的环境,才造就他的才华与她的贞洁。

赤与不赤,黑与不黑,靠的是能否在夹缝中生存,能否在一汪黑沉的海中,独留一点白色小舟。无论是抗日战争时期,还是解放时期,我们许多人打入敌人内部搞地下工作。他们简直是在漆黑肮脏的封闭的高墙里,把自己的心保护得洁白而且更加强大。他们都能够始终保持着自己的高尚品德,出色地完成了一项又一项的任务。他们确确实实“近墨者”了可并没有变“黑”,反而内心越来越坚定,必胜的信仰愈来愈强烈。

身处逆境不气馁,反而越挫越勇,这才是生活的真谛。哪里还去怕身处在坏的环境里,接触消极低沉的人。

相关文章

  • 近墨者未必黑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世浩焉,有朱,有墨,而世人未必皆赤,未必皆黑。 自然乃大,无奇不有。则近朱者亦有...

  • 近墨者未必黑

    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果真这样吗?殊不知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也未必黑,纵观古今中外,不...

  • 近墨者未必黑

    近墨者黑,这个词语的出处: 晋朝文学家和哲学家傅玄在《太子少傅箴》中指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

  • 近墨者未必黑

    当下,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显然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座右铭,甚至天真活泼的孩子从小就被“灌输”着这样的“忠言...

  • 近墨者未必黑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流传了千百年的名句,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这句话似乎是被神话了的千古名句,像一...

  • 近墨者未必黑

    古人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即为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岂不是每两个...

  • 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家喻户晓的话是出自西晋的傅玄。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

  • 这段视频揭露了一个可怕事实:环境决定你的人生

    文/苏几厘 01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当然也有人说“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这些话其实都说明一个...

  • 学生小作文训练

    近墨者近朱者 墨者为何?有缺点的人? 坚持本心则不黑,本心何来来。与近墨无关?

  • 近墨者不“黑”

    古语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之说。意为″接触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触坏人可以使人变坏″。其实,也不尽然。也有″众人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近墨者未必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viut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