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说过一句话,“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一个受苦的人,如果悲观了,就没有了面对现实的勇气,也没有了与苦难抗争的力量,结果是他将受到更大的苦。”
我感觉这话说得特别对。受苦的人,如果不给自己一点希望,这个世界可怎么忍受下去?
这个希望,可以是明天的目标,也可以是各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一个人在基本的需求都没法满足的时候,并不妨碍他自由想象。比如,没有饭吃的时候,他可以想象米饭馒头,想象鸡蛋肉鱼。想象出来,当然也可以说出来。
你可能会说,他的这个希望其实就是妄想,太不切实际了。
可那有什么关系?一个人吃不到鸡蛋,他当然去想象,怎么想象那不是他的权利么?
既然他可以想象,那就得允许自由发挥。为什么他只能想象吃一个鸡蛋?为什么他就不能想象自己吃十个鸡蛋看着1000个鸡蛋呢?为什么就不能想象自己在吃满汉全席呢?
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允许一个处在饿肚子状态的人去想象他坐在满汉全席的桌子旁?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允许他把他的想象说出来?
当然,你可能会说,想象有用吗?想象难道不会增加饥饿感吗?
确实,这种想象并不能填饱他的肚子,并不能给他赖以果腹的食物。但至少可以暂时转移他的注意力吧,至少可以暂时减缓他眼前的痛苦吧。尽管这种想象,可能会在梦醒之后更感觉到饥饿,但最起码眼前他可以给自己创造一幕幻象,
人是一种有些丰富想象力的物种。如果连想象的权利都没有了,那人活着,尤其是那种在极困难、极苦难、极受苦的状态下的人,活着本身还有什么意义?可能连活着本身也成了苦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