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都从娃娃抓起,英语、科学、阅读、各种知识和才艺,唯独“快乐”可以牺牲?
2017.9.6 星期三 阵雨
一
上午第一节语文课,讲了留心观察事物这个习惯的培养,学了书上的内容,了解可以观察的事物和方法。再延伸课外,结合自读课本第二课《 青青的小竹林》,体会作者能把竹林写生动,是基于小时候真切的感受和快乐的体验。我把《窗边的小豆豆》里一段话投影到黑板上来读读:过于依赖文字和语言的现代教育,恐怕会使孩子们用心去感受自然、倾听神灵之声、触摸灵感的能力渐渐衰退吧?
我问同学们:“你观察到学校有哪些特别的事物可以和大家分享?”有的说校门里有一种树,正在开白色花朵,但说不出名字;有的说看到柿子树长了青柿子,有一些还掉地上了;有的说食堂外的水池很好看。只要留心观察生活,处处可见特别的景致。我把自己昨天写柿子和银杏叶的两段文字也给大家读读,告诉他们这是我喜欢观察才会有的文字,希望他们也能细心观察,寻找生活中的美。
第二节做了补充习题第一课,我把“要有思想”写在黑板上,告诉孩子们遇到难题、主观题要会动脑筋,敢于表达,因为那个没有标准答案。有难度的一题,我们一起讨论一下;难度小一点的“你觉得教师的职业崇高吗?请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说说。”这一题各自发挥,没有讨论标准答案。
我在两个主题间连了一条线,问:“留心观察事物和要有思想之间有没有关系?是什么关系?”孩子们七嘴八舌说有的,那是怎样的联系呢?小杰有思想,他说:“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每个人看到的事物不一样的,想法也就不一样。”我补充:“即使我们看到的是同一个事物,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想法。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
二
傍晚,边吃饭边听音频《窗边的小豆豆》,为什么小豆豆的童年生活会这样令人向往?为什么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对童年的田野和游戏这样难忘?
巴学园和田野里有阳光,有泥土,有虫子,也有自由,这是现在的孩子无法充分接触到的。
一天里,我的大脑接触到了很多混乱信息。中午竟有孩子因为一点点小事躲起来,让班主任在偌大的校园里找了一个多小时才找到。微信平台上,更是五花八门:中美关系,深阅读与浅娱乐,立规矩与孩子天性,房价、电影、饮料、宠物,以及各种八卦,让人的大脑无所适从,无处隐藏。
孩子们也不会比大人好多少,来自国家课程的要求,来自家长对人生的规划,太多的焦虑影响到了他们。什么都从娃娃抓起,一二年级开始,学校就开设英语、科学、阅读,家长就逼着学习吹啦弹唱各种才艺,也不管小小的孩子能否承受,唯独“自由、兴趣、快乐”可以牺牲。
现在竟说要全阅读,一天三顿地读,一周多少量地读,一学期多少古诗的积累。《童年的消逝》 里说,是文字阅读让孩子和成人进行了分化,阅读本身是违背儿童天性的事情,不是基于兴趣爱好的自主阅读,那就更相当于惩罚。让我不由想起林志颖儿子参加法国阅读节,太急功近利被退赛的事,他们尊重孩子的天性胜过所谓的阅读目标。什么事情走向极端,都会弊大于利。
下班前赶紧找一本书读读,充实一下我虚度的光阴。找出《人类简史》 读了几页,讲到智人的迅速崛起原因在于语言的功能不仅用于信息传递,如“河边,有一头牛” ,还发展出可以虚构事情,神仙和宗教就产生了,让不相干的人可以结为群体,合作共事。
我读得津津有味,从小到大,父母老师从没有给我定过阅读任务,这是我自己喜爱的事情,也因此,阅读对于我才是一种享受。
我们究竟要给孩子什么样的影响和教育?难道不能做做减法么?给他们一点自由时间,让他们亲近自然,学会思考,做自己喜欢的事,“用心去感受自然、倾听神灵之声、触摸灵感”。
如果学了一身本领,却独独没有感受到童年快乐,那未来的人生如何具备获得幸福的能力?童年是生命的底色,童年的体验影响一生,把快乐还给孩子们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