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辩》之名来源甚古。《离骚》《天问》《山海经》中,都将它与《九歌》相提并论,说是夏启时的乐曲,实际应该是楚地的古歌。宋玉当是借用古题来创新。
《九辩》借悲秋抒发“贫士失职而志不平”之感慨,塑造出一个坎坷不遇、憔悴自怜之才士形象。《九辩》的哀愁,主要是一种狭小的、压抑的哀愁,基调是“惆怅兮而私自怜”。这种见秋景而生哀的抒情模式,吸引了后世在专制势力压迫下无力反抗而标榜清高、自惜自怜的文人,写出许多伤春悲秋的文赋诗词。
宋玉的创作明显受屈原的影响。但绝不是说《九辩》只是模仿之作,它有自身显著的特色。论感觉的细致、语言的精巧,还在屈原作品之上。
首先,宋玉极其善于选择具有一定特征的景物,将其与幽怨哀伤的感情融化在一起来抒写,从环境气氛的渲染中,烘托出阴暗时代被压抑者的心理。大自然萧瑟的景象与诗人孤独的身影相互映衬,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两者确实到了水乳交融的程度。
其次,在这种景物和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敏锐的感受和细致的笔触。用远行中的漂泊感、登山临水的空渺感,写人生失意之情绪,极见匠心创意。
第三 《九辩》的语言更加讲究散文化。全诗句式多变,长短错落,语气词“兮”字的位置也不断调换,使得全篇的语言节奏相当灵活自由。
《九辩》特出的艺术成就,使宋玉成为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楚辞作家,与之并称“屈宋”,为后人所尊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