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感恩节,值此节日之际,我想感谢我的亲人,爱人以及友人,感谢你们的陪伴和付出。虽然今天和平时的每一天没有什么不同,但我的感受是不同的。
前不久,我在微博上看到了一个关于教育的短视频,讲的是一个妈妈养育教育自己的三个儿子进入了全世界排名第一的斯坦佛大学的故事。以主角妈妈的角度讲述的如何在生活中和孩子们相处,如何启发孩子的兴趣,以及如何向孩子们表达爱。
从视频里,这位妈妈的柔和、亲切并充满睿智的言谈瞬间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以至看完视频后,马上分享给了我先生看,同样的也感染了他,就此我们还深入的探讨了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之后我又迅速在网上搜索“陈美龄”,找到了相关的资料和信息,也发现了她写的书,正是微博上的那段教育视频所分享的内容。于是我马上淘宝到了这本书,买回来仔细的看完。阅读到每一篇对我启发特别强烈的地方, 便针对自己在育儿上的问题和不足做读书笔记。阅读的整个过程中,内心是不平静的,很多地方都会动容甚至落泪。这本书的作者带给我思想和心灵的冲击是很即时的。
我的大儿子已经四岁七个月了,我和先生当然视他为心中的宝贝,呵护备至,也格外注重对孩子的教育。然而在育子的过程中,难免伴随着磕磕绊绊以及特别让人抓狂的时刻。书中讲述的很多价值观和方法论,是我从没有觉察和深刻体会的,如今, 在这本书中看到的如何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的方法,每一个都仿佛在教我重新认识一遍亲子关系,更重要的是重新认识了自己。
今天把书从头到尾看完,看的过程中在咀嚼,也在育子的过程中实施一些方法,出现了只得表皮,未入骨髓的反效果,也促使自己一次次的在内心询问自己,我真的有好好的反思吗?跟孩子的对待关系里面,我是不是做到了尊重和无条件的爱呢?答案是没有。我仍然带着过去的,从原生家庭习得的情绪接纳和情感表达的个性,来对待我自己的孩子。
当孩子说“妈妈,我们来堆城堡吧”,我心里想着是我还要把蛋糕做完呢,我还想看会书呢,或者是我安排的计划还没有执行呢等等。我会告诉他,等会吧,等下妈妈再跟你一起堆,你先玩会哈。这时候的孩子一定是失望的。他接收到的可能是妈妈不需要我的信号。久而久之,他会变得易怒,变的不再信赖我。
幸运的是,在这些事件发生之后,我遇到了陈美龄的这本书,遇到了她的育儿理念,震撼了我懵懂的心智和头脑,我才醒悟过来,为什么我的大儿子一段时间总会爆发情绪风暴,怎么哄都哄不好,或者说我的漠视和不尊重造成了孩子的敌对吧。
改变是一场无止境的自我审视自我救赎的功课,改变会经历失望,也会带来希望。变得更好还是变得更坏,这基于很多变量。主体是内在的自我,想要突破老旧的模式,寻求崭新的自我救赎的方向,变量是环境、际遇和造化。
从一次次的育儿的失败的教训里,我觉得我需要做的是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从陷在过去的自我承认度低的这个茧里突破出来,跟孩子一起一步步重新创造快乐和惊喜。比如说,当下孩子提出他的想法和请求的时候,我会试着站在他的角度来体会,如果他说妈妈,我想看电视,我会想一个新的游戏陪他玩耍互动来替代看电视,如果他想和我一起玩,无论我计划做什么,就不要害怕孩子的突发奇想会打乱我的计划表吧。如果他好奇的追问我一些对他来讲难解的问题,我会和他一起思考找答案,启发孩子的思考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今天是感恩节,感恩老天的安排,让我有幸做了母亲,感恩新生命的降生,用意外和改变促使我今生的生命轨道走入了不一样的风景,也感谢我的先生,陪伴我一起成长。未来的路还很长,要学习的还很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