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避免请求发送者与接收者 耦合在一起,让多个对象都有可能接收请求,将这些对象连接成一条链,并且沿着这条链传 递请求,直到有对象处理它为止。职责链模式是一种对象行为型模式。
UML类图
image.png角色和职能
- Handler(抽象处理者):它定义了一个处理请求的接口,一般设计为抽象类,由于不同的 具体处理者处理请求的方式不同,因此在其中定义了抽象请求处理方法。因为每一个处理者 的下家还是一个处理者,因此在抽象处理者中定义了一个抽象处理者类型的对象(如结构图 中的successor),作为其对下家的引用。通过该引用,处理者可以连成一条链。
- ConcreteHandler(具体处理者):它是抽象处理者的子类,可以处理用户请求,在具体处理 者类中实现了抽象处理者中定义的抽象请求处理方法,在处理请求之前需要进行判断,看是 否有相应的处理权限,如果可以处理请求就处理它,否则将请求转发给后继者;在具体处理 者中可以访问链中下一个对象,以便请求的转发。
设计核心
- 抽象处理者类定义了对下家的引用对象,以便将请求转发给下家。
- 具体处理类的功能:
- 第一是处理请求,不同的具体处理者以 不同的形式实现抽象请求处理方法handleRequest()
- 第二是转发请求,如果该请求超出了当前 处理者类的权限,可以将该请求转发给下家。
总结
职责链模式通过建立一条链来组织请求的处理者,请求将沿着链进行传递,请求发送者无须 知道请求在何时、何处以及如何被处理,实现了请求发送者与处理者的解耦。在软件开发 中,如果遇到有多个对象可以处理同一请求时可以应用职责链模式,例如在Web应用开发中创 建一个过滤器(Filter)链来对请求数据进行过滤,在工作流系统中实现公文的分级审批等等,使 用职责链模式可以较好地解决此类问题。
- 主要优点
- 职责链模式使得一个对象无须知道是其他哪一个对象处理其请求,对象仅需知道该请求会 被处理即可,接收者和发送者都没有对方的明确信息,且链中的对象不需要知道链的结构, 由客户端负责链的创建,降低了系统的耦合度。
- 请求处理对象仅需维持一个指向其后继者的引用,而不需要维持它对所有的候选处理者的 引用,可简化对象的相互连接。
- 在给对象分派职责时,职责链可以给我们更多的灵活性,可以通过在运行时对该链进行动 态的增加或修改来增加或改变处理一个请求的职责。
- 在系统中增加一个新的具体请求处理者时无须修改原有系统的代码,只需要在客户端重新 建链即可,从这一点来看是符合“开闭原则”的。
- 主要缺点
- 由于一个请求没有明确的接收者,那么就不能保证它一定会被处理,该请求可能一直到链 的末端都得不到处理;一个请求也可能因职责链没有被正确配置而得不到处理。
- 对于比较长的职责链,请求的处理可能涉及到多个处理对象,系统性能将受到一定影响, 而且在进行代码调试时不太方便。
- 如果建链不当,可能会造成循环调用,将导致系统陷入死循环。
适用场景
- 有多个对象可以处理同一个请求,具体哪个对象处理该请求待运行时刻再确定,客户端只需将请求提交到链上,而无须关心请求的处理对象是谁以及它是如何处理的。
- 在不明确指定接收者的情况下,向多个对象中的一个提交一个请求。
- 可动态指定一组对象处理请求,客户端可以动态创建职责链来处理请求,还可以改变链中 处理者之间的先后次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