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对话的基本规则

对话的基本规则

作者: 顿悟而立且行且珍惜 | 来源:发表于2023-05-16 13:25 被阅读0次

    为了鼓励同事之间多交流,能够在开放式的空间展开教学对话,帕尔默分别从三个要素来探讨,上一节说到了对话的主题,对话需要超越技术层面,能够涉及到教学的根本问题。

    本节内容接着讨论对话的基本规则,以免教学之间的对话浅尝辄止、效率低迷。

    凡事都有规则,聊天对话也是如此。如果在对话开始之前能够确定基本规则的话,可以帮助我们避免还没开始说就已经冷场的尴尬,也能相互体谅各自的难处。

    常见的对话有两套规范,要么一团和气,要么一争高下,这似乎陷入了零和博弈的困境。

    帕尔默说教学之间的对话还可以出现第3套规范——为彼此出谋划策排忧解难。

    这让我想起《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作者史蒂芬·柯维的另一本超级厉害的书《第三选择》,人们遇到问题会有两个反应,要么打要么逃,这是刻在人的基因里的思维模式,是原始人在极低的生产力条件下所做出的反应,确实是“自然选择,适者生存”。

    其实还可以有第3个选择——我们可以合作,相互帮助,改变做事的思维方式。才是真正的善莫大焉。

    帕尔默在本节中给我们提出了三个谈话的基本规则:只许提问、如实反应和相互倾听。

    遵循这三个基本准则的前提还得了解心灵的特性:

    1.洞见心灵

    人的心灵其实是很复杂的,既坚韧、灵活,同时也羞怯。所以我们都得记住一条朴素的真理:人类的心灵不需要让别人来安顿,只是要让别人看得清楚,听得明白。

    懂得了这一点,谈话时就不必太热情,要学会静待花开——学会屏声静气的等待很重要。

    不要自以为是的为别人指点迷津,要给别人时间,让人家的心灵依据自己的频率、自己的水平和速度来寻找自己的答案。

    不要随随便便的给人忠告。有时候好心的忠告未必会带来预期效果(相信我们都知道好心办坏事吧),可能会让面临问题的当事人产生一种失落感:觉得自己被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了。

    在此基础上专心致志的关注,完全忘掉自己,心无旁骛的去关注谈话中的焦点人物。

    这样开启一番对话,才有可能是双方都享受其中且绝对高效有收获的。

    2.只许提问

    管住嘴巴,说着简单,落实很难。不信请看下面几个坑是否都会掉进去?

    不要自作聪明的给人忠告,不要喧宾夺主的确认问题,不要拈轻怕重的推卸责任,不要像别人建议去读……书等。

    我在课堂上给孩子们抛出问题后,总是缺了对他们的那份信任,忍不住就要出声打断他们静静思考、苦苦探寻的节奏,好为人师的毛病时不时就出来作祟……

    唉!无知者无畏呀

    只需要诚实而开放的提出问题。

    这,就够了。

    因为我们都不是万能的,不可能进入别人的灵魂,不可能知道如何解答别人的问题,甚至连提问者自己也未必完全知道问题究竟是什么。

    一旦忙于解决别人的问题而出谋划策时,自由开放的空间就会自行关闭。

    张德芬老师在《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中,借智者的口明明白白告诉我们:

    先做好自己的事,不要操心他人的事,老天爷的事儿更非我们能力之内。

    因为这世间事无非是三件:自己的事、他人的事和老天爷的事。

    永远记住:搞定自己的事,这就够你一辈子忙活了。

    明白了这些,那就管住嘴巴,只要条件允许,做耳朵不做嘴巴,用心去倾听、去学习、去交流,才是最大的学习进步。

    3.如实反映+相互倾听

    孔子他老人家提醒我们:人贵有自知之明。

    真的难能可贵,有太多人自命不凡,你、我、他,怕是都免不了俗——以为自己一定能明白自己说的话,实际上,或许我们压根没有“听到”自己说了什么——没有静下心来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即使听到了也很可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不了解自己,不认识自己)。

    对自己尚且如此,对别人呢?可想而知。

    所以,对话中“如实反映”4个字落到实处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还有一件,相互倾听,在一个相对开放的求真共同体中,大家都能够畅所欲言,一旦进入良性循环之后,成员之间简直无法相信原来能听到彼此那么多坦诚的心里话,这其中还包括自己的心里话。

    所以,相互倾听是帮助创建对话共同体的关键能力,在这样的共同体中,我们能够深刻的认识到,自我认同和自我完善才是优质教学的源泉。

    经典书籍理论性比较强,泛泛读一遍,很难吸收更多的精华,就这样,蚕吃桑叶一样的啃读,收获颇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话的基本规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vrm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