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年生人,老家的习俗习惯说虚岁,于是每逢别人问我今年多大,只能老老实实的回答:今年23岁了。然而在外面,总会理直气壮的说:我22岁!
23号刚刚结束研究生考试,考试的时候就知道自己今年无望,心情却依然郁猝。忽然回想起小时候的一些事情,也很想找个地方说一说自己这些年还能记得的事情。
我关于自己经历的事情的记忆力并不是很好,除非当时的感情很激烈,否则我是记不住的。这件事是我在大二发现的,或者是,在此之前,早有端倪,只是我自己从来没有仔细想过。
我小学毕业之前的记忆有些零散,很多人或事都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子,小时候的我,没心没肺,不知世事,邻居家的孩子早早懂了人情世故,而我依然没什么长进。爸妈年轻时极喜欢吵架,大约是“家学渊源”,父亲年轻是极爱对母亲动手,稍不顺意便是一顿打,谁都拉不住,我至今都记得那种深深的无力感。偏偏母亲年轻时是不服输的性子,明知道要挨打也不会热气吞声,我便时常看着他们吵架,从深深恐惧到视若无睹。
高中之前对父亲的感觉大概是惧怕和讨厌吧。父亲待我更像是养儿子,有不对的地方大多是一顿揍解决,很少与我讲道理,所以高中之前很怕他。讨厌他是因为他真的很爱和母亲吵架。后来上了高中每个月回家两天,此时才深切的感受到何为距离产生美。后来再大一些,对父亲的了解就更加全面,他这个人很疼爱自己的儿女,虽然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却一直在努力让我们过得更好。可是了解更深之后却产生了更大的无力感,因为我清楚的知道,他从来不爱我母亲。
对于他们那一代人而言,尤其是那一带的农村人,极少有因为爱情而结婚的,多数都是到了该结婚的年纪,听从父母,找一个差不多的人一起过这一辈子。或许这许多年他已经把母亲当做亲人,但绝不会把母亲摆在第一位,在他心里,哪怕他姐姐家的孩子都比我母亲更重要些,而我一直努力改变这一点,却收效甚微。
高中之前对我的母亲的感觉其实略复杂一些,一方面心疼她,因为父亲和爷爷奶奶待她着实算不上好;另一方面也埋怨她,自从有了弟弟,就在也没在学习和人身安全之外关心过我,虽然现在很理解她,到底意难平。
从小到大的朋友也并不多,高中之前更多的是在讨好,大概是因为家庭环境的原因,我很怕别人生气,在人际交往方面也并不擅长,想要别人关注我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做,只好把自己放在很卑微的位置上去讨好别人,如今想来,很想狠狠抽醒那时的自己。高中以后遇见了内心很温柔的人,第一位班主任也极宽容,然后慢慢的告别了那个卑微的自己,成了“班级一霸”。我至今都很感恩高一时先遇见的人们,让我摆脱了卑微懦弱,让我知道,原来很多事情其实我可以理直气壮的去做。
希望所有的人都能遇到温柔待你的人!
后面会不定时按照时间线和人物线更新,还请大家不要嫌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