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影
说起近段时间最受大家关注的一部电影,无疑就是《我不是药神》。朋友圈的刷屏,豆瓣的最高评分,一路高歌的票房,都让这部电影成为今年以来最值得去看的国产片。受关注自然会带流量,跟电影有关的种种都成了大家追逐的热点。
是的,我承认,今天我蹭热点了。因为职业的关系,我对电影里面一句话,甚是感慨:“我生病吃药这些年,房子被吃没了,家人被吃垮了,警察领导,谁家没个病人,你能保证一辈子不生病吗?”
对于这句话,相信不同职业背景的人都会有不同的思考,做保险、卖养生产品的,会跟你说健康第一,不过我相信,更多人讨论的是国家的医疗制度,政治层面的种种,其中不乏一些消极负面的情绪。
作为大众中普通的一员,我们不去探讨医疗领域的各种常识,因为绝大多数的我们是不擅长的,对于疾病的预防,各种科普数不胜数,却未曾见过某个疾病因此而减少的,毕竟“谁能保证一辈子不生病?”。
也许某一天房子能救你一命
受制于环境、生活的影响,以后我们听到的疾病只会越来越多,治好了一种,会有另一新病种出现,在和疾病的对抗中,总是会遇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窘境。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承认一个事实:中国的医疗资源本身就是不平等的,北京、上海的医疗水平总是会领先全国,并且重病的医疗资源本身就是稀缺的,而这种稀缺的资源往往也是有钱人最先享有的。
所以,在你还健康,家庭可承担价格杠杆之时,还是建议为自己或家人买套房。刚需首套,解决生存问题,投资保值,也许,某一天房子能救人一命,在你生病吃药的那些年,可以提供给你续命的成本。
你该吃药了!不排除有人不认同我的这个观点。是的,中国的房地产也该吃药了!一直以来我都是多军,因为在中国,房地产是政治经济学,地方上直接、间接收入的40%来自房地产。一句以“以经济建设为重心”,全民都为之努力奋斗。
中国的经济发展,主要靠投资。而投资主要靠“地方政府+国企”带动,“大基建+房地产”是主要模式。说白了,房地产(还有金融)有较强的政治属性,哪里能任凭常规的经济周期来左右?
所以,自从商品房出现以来,国家各种调控,各种加码,到头来房价还是一路高歌。那些笃信房价会降的人错失了一次又一次买房的机会,最终沦落为永远买不起的那个阶层。
早前不看好房地产的都被打脸了,没人能想到国家会通过“PSL+货币棚改”的方式,间接印钞给三四五线城市的楼市。让那些不看好的三四五线房价破万,甚至直逼一二线房价。
这么多年的经验过来,现在连大妈都知道买房能挣钱!别的还需要我多说吗?
中国房产的本质其实是这样的
其实不管是我国还是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经济命脉、人民衣食住行大都实行国家管控、满足基本保障需求。我们国家缺就缺在对“住”这一最大生活保障上,市场化、商品化了,反而没有实施任何有效管控。
房子不能自己盖、盖哪都违法,不能去农村买、不能买小产权,买了不受保护,说拆就拆;那怎么办,唯一的路子就是在市场买。买不起呢,可以贷款让你买;还买不起呢,只有租,但是房东想赶你走就赶你走。怎么办,结果就是拼死拼活也要买!!!
这带来的问题很严重,最低生活底线的物品,要去市场化的商品去获取,而且房地产市场又属于卖家市场!
然而,最可悲的是,国家还不承认住房的商品属性,一定要去商品化,总认为市场是错的,需要调控才能来纠正市场的自我修复功能。于是平准工具没有了,市场大起大落就成为了必然。可一旦调控后房价下降了,各省、市就开始“救市”。
不过,我还是愿意相信,国家的初心是好的,要让住房回归到它的本质属性,就是用来住的,要不也不会搞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共有产权房了。
至于有人想着房价会回到前几年的水平,我觉得有点痴人说梦,抛去以上的观点不说,大家不要忘了还有通胀,这是一个世界性的趋势,各国央行追求的通胀目标至少是2%起。也就是说,即便是美元日元欧元,每年也致力于贬值2%。达不到,央行就为之而奋斗。所以,不是房价上涨,而是货币贬值。
置业投资,政策解读,区域分析,添加主编微信交流:meifangzb
郑重声明: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美房网海南站(mfw0898)首发,是美房网海南站原创文章,欢迎转发,不欢迎转载。如需转载请保留本版权说明。
网友评论